“古代快递?你想象过吗?”每当我们在快递包裹的速度和效率中感叹科技的发达时,是否曾想过,几千年前的中国,也有着速度惊人的“八百里加急”?
这不仅仅是个传说,实际上,古代的邮政系统通过马递、车传等方式,完成了许多急需传递的军事机密和重要公文。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揭开古代“快递”的神秘面纱。
说起“八百里加急”,在很多人脑海里,似乎就会自动联想到现在的快递。但你可别拿现在的快递和古代的“八百里加急”相比。今时今日,我们一个包裹从北京寄到上海,最快能在几小时之内送达,速度可谓惊人。
但古代的“八百里加急”,那可真是一个让你瞠目结舌的速度。
在汉代,我们的“快递”就是靠马拉的车,按规定,每天的传递距离是400里,但若是加急文件,它的速度竟然可以达到500里。这相当于什么呢?如果你从北京出发,一天之内能跑到保定,这个速度听着是不是就已经相当吓人了?
但等到唐朝的时候,这个速度得到了飞跃,皇帝下达的“圣旨”,就要求信件必须日行500里,甚至到了清朝,这个速度更是达到了800里,一天就能飞驰800里,简直像是给那时的“快递员”装上了火箭。
这速度是怎么实现的呢?在古代,每隔二十里就有一个“驿站”,这些“驿站”就像是现代的中转站一样,保证了文件的快速传递。
而每当传递的文书上写上“八百里加急”时,就意味着这份文件事关重大,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到达。此时,沿途的驿站会紧急调度,安排最好的马匹,甚至不惜付出更大的代价,保证这个速度不被拖延。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八百里加急”的速度,竟然在古代战场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战乱频发的清朝,尤其是在咸丰和同治年间,战报的传递速度关乎国家安危。
每当边疆传来战斗胜利的消息,官员们立即命令“红旗报捷”,这时的“快递员”简直成了英雄人物。为了保证消息能够第一时间传回,都已经准备好了充足的快马,随时等待“铃声一响”,就立马飞奔向下一个驿站,传递这份关乎国运的消息。
而且,在没有现代通讯工具的情况下,这种速度已经是惊人的存在。试想一下,在那时没有任何电子产品,甚至连最基本的通信工具都匮乏的情况下,居然能做到让国家的命脉如此迅速地流转。八百里加急,一昼夜之内的消息传递,恰恰体现了古代国家治理的高效。
但你要知道,这速度并不是随便谁都能享受的。普通百姓想要用这样的“快递”服务,几乎是不可能的。就连大部分官员,也得通过正规渠道进行申请,而不是什么私人信件都能享受到“八百里加急”的待遇。
古代的“邮政系统”严格来说,是完全由政府掌控,民间的需求只能靠私人捎带。那时的百姓如果有事急需联系远方亲人,想要寄送一封信,通常只能依靠同行的商人或者邮差,这个过程既慢又不靠谱。
有一句话说得好,“站着说话不腰疼”。对于我们今天来说,“快递”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但如果你把自己放回到那个年代,想一想,一份关乎生死的军令或者圣旨,那可是要历经千山万水,经过数不清的驿站、传递员的双手,才能最终送到目的地。
在那个物资匮乏、道路险恶的时代,连那些眼红的劫匪都不敢伸手去抢,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并不只是一份普通的公文,而是与国家安全和皇帝命令紧密相关的军事文件。为了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和时效性,这些“快递员”可不是普通的运输人员,他们肩负的使命异常重大,一旦失职,后果可想而知。
尤其在一些紧急的军事行动中,误传、误解、延误,都会让国家陷入灾难。而这些快递员所带着的文件,多数事关国家的兴衰,因此他们的任务也比任何人都更加紧急、重要。
而且,这些“快递员”通常背后都有严密的保护。你要知道,古代的交通并不像现代那么安全,很多地方甚至存在强盗和山贼。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地区,经常有抢劫事件发生。可是,正因为这些“八百里加急”的任务极其重要,强盗们完全不敢去碰这类送信的马队。
为什么呢?因为抢到这些“快递员”的话,他们可不是像抢普通商队那样轻松,而是很可能引来朝廷的追杀。更何况,这些“快递员”通常并不是单枪匹马,而是有专业的保护队伍,甚至随行的有军士,这意味着一旦有人敢下手抢劫,不仅抢不到什么好处,反而可能自找死路。
历史上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在清朝的战争时期,当时的快递员不仅仅是个简单的“递信员”,他们身后有着极其严密的军队保护。强盗们一旦试图抢劫,几乎没有任何机会能够逃脱,最后的下场往往是身陷囹圄,甚至丧命。
就像那些传递重要军事消息的“快递员”,一旦遭遇拦截,不仅是“快递员”要倒霉,连整个地方的官员、甚至地方军队都会受到惩罚。因此,这些强盗心知肚明,一旦动手,除了死路一条,没有其他出路。
就算没有保护队伍,劫匪也不敢轻举妄动。这是因为,他们清楚,背后所涉及的国家机器是无法轻易撼动的。稍微一不小心,不仅是个人命运的终结,甚至连整个帮派都可能因一时的贪念而万劫不复。所以,即便是那些觊觎这类“快递”的强盗,也知道:去抢就是找死。
既然这“八百里加急”速度这么快,这么重要的传递任务,为什么普通百姓不能使用呢?这就涉及到古代邮政系统的另一个隐秘角落——官办与民间的严格区分。
你可能会觉得,“八百里加急”这么快捷,能帮助很多百姓解决问题,为什么偏偏把这种高效的服务牢牢抓在政府手里,普通人就不能享受呢?其实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在古代,国家的控制欲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尤其是对于信息流通的把控,几乎无孔不入。
从唐代起,驿站系统就是政府专门设立的,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官府的文书传递、军事命令以及重要的经济、政治事项。因此,民间的需求,根本没有资格得到优待。
而且,古代的邮政系统是一套庞大的官办体系,它需要通过严格的审批、规定和程序来运行。任何未经批准的民间传递,都只能依靠私人信使,甚至是“托人带信”的方式。
这也让很多人感到无奈,因为通过私人传递,不仅速度慢,而且还没有保障,稍有差池,文件可能会丢失。就连那些寄往远方的私人信件,都没有保证能够按时送达,何况是那种有国家机密的紧急文件呢?
然而,即便如此,很多地方的百姓还是不得不依赖这种方式来传递重要信息。即便是为了“生活必需”,百姓也无法享受“八百里加急”的优待,所有民间需求都需要通过私人或商队的途径来实现。这也成了古代邮政系统的一个痛点。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有多快?[J].创新作文(初中版),2018,(04):50.
古代“快递”:八百里加急不接民间订单[J].共产党员(河北),2018,(10):62.
何平.古代“快递”什么样?八百里加急不接“民间订单”[J].智慧中国,2018,(05):78-80.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