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至,秋意近!餐桌上的“传家宝”你吃对了吗?

鸭香袅袅,菱角清脆,一碗酸梅汤里藏着盛夏的告别礼。处暑时节的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千年养生智慧的传承。

“处”有终止之意,处暑标志着炎热的暑天正式结束。今年8月23日4时34分,我们迎来处暑节气。北方地区开始感受到早晚凉意,南方却仍被高温“硬控”。

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空气湿度降低,秋燥悄然来袭。老一辈人常说“处暑吃鸭,无病各家”,这句代代相传的俗语背后,蕴含着顺应天时的饮食智慧。

---

01 鸭肉当家,处暑餐桌无鸭不欢

处暑吃鸭的习俗遍布大江南北。北京人青睐百合鸭,江苏人偏爱荷叶鸭,南京人热衷红烧鸭块,而福建人则钟情白切鸭。

“鸭肉性凉,具有滋阴补虚、利水消肿的功效”,正好应对初秋的燥热。民间认为,“处暑送鸭,无病各家”,邻居间互赠鸭肉,分享的不仅是美味,更是健康祝愿。

家常做法中,啤酒鸭和鸭肉山药汤最受欢迎。一碗老鸭汤下肚,既补充了夏季消耗的营养,又为迎接凉爽秋季打下基础。

02 龙眼白丸,南方特色处暑味道

在福建福州,流传着“处暑不吃桂圆,秋天就像没穿秋裤”的老话。当地人有处暑吃龙眼配稀饭的习俗。

龙眼又称桂圆,处暑时节正值龙眼上市期。人们将龙眼泡在稀饭里吃,或者用龙眼干泡茶。龙眼本身具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等功效,配上稀饭,既能补充夏天消耗的能量,又能滋补身体。

还有一些地方有吃白丸子的习俗。白丸子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汤圆,是用糯米粉搓成的小圆子,煮熟后撒上白糖,清甜爽口。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肾肺经,具有益气健脾、滋阴润肺的作用。

03 水生食材,自然恩赐润秋燥

处暑后,各种水生蔬菜大量上市,其中被誉为“水八鲜”的莲藕、芡实、茭白、莼菜、菱角、荸荠、茨菇、水芹最为引人注目。

这些食材甘凉的特性,可以有效缓解秋燥。在无锡,鸡头米(芡实的俗称)是最经典的吃法:在沸水里煮了之后,加入几块冰糖,直接一边喝一边吃。

菱角也是处暑时节的时令美食。菱角性凉,有润肺降燥、清肠排毒的功效。家常做法中,清炒菱角米最能够保持食材的原味:将菱角米剥出后对半切开,快速爆炒,加少量水和调料,翻炒片刻即可出锅。

04 酸梅汤饮,生津止渴除烦安神

处暑时节,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有喝酸梅汤的习惯。酸梅汤由乌梅、山楂等原料熬制而成,口感酸甜,有消食合中、生津止渴、除烦安神的作用。

酸梅汤的生津止渴功效,能缓解处暑时的燥热。制作方法也不复杂:将乌梅、山楂、甘草等洗净后加水煮,煮好后加入冰糖调味。放凉后放入冰箱冷藏,口感更佳。

处暑时天气还有些燥热,喝酸梅汤能缓解身体的不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字号饮品店在处暑前后酸梅汤销量大增的原因。

05 处暑饮食养生指南

处暑饮食需要遵循“清补”原则。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中医师胡旭表示,处暑时节天地暑湿未清,人体内部易湿热蕴结。

多吃冬瓜、丝瓜、莲藕、薏米、芡实、赤小豆等祛湿健脾佳品。推荐薏米赤豆饮(薏苡仁、赤小豆煮水代茶饮)和荷叶清心茶(鲜荷叶或干荷叶沸水冲泡)。

避免辛辣、油腻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加重体内燥热,损伤津液。虽然天气仍带暑气,但身体已进入收敛调养状态,应控制冷饮摄入。

---

秋日清晨,一碗龙眼粥下肚;中午来份菱角炒肉;傍晚炖一锅老鸭汤,搭配冰糖雪梨。

处暑美食不仅满足味蕾,更传承着千年智慧。“顺应天时,不时不食”,这就是中国人“吃”的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5

标签:美食   处暑   传家宝   秋意   餐桌   对了   酸梅汤   菱角   鸭肉   燥热   时节   乌梅   芡实   生津止渴   冰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