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早期,就有这么一位女中英杰,生于乱世,四度成婚,为革命事业四度入狱,每次都是险死还生。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柔弱的女人,历经战火洗礼,终于见证了新中国冉冉升起,看到了一个越来越强大的国度,走过了110年的历程。
地下活动
一九三三年,陈志皋与黄慕兰正式交往。
他锲而不舍,再三向慕兰解释,自己的父亲在世时,曾称赞过她是个书香世家,想让自己娶她入陈家,而自己的妈妈,也对她很有好感。
不过,黄慕兰现在的处境,却十分的尴尬。
原来,她在和陈志皋交往时,遵照组织的指示,不但隐藏了中共地下工作者的身份,而且还隐藏了好几次不寻常的结婚经验。
这一点,陈志皋还真不清楚。在历史上,黄慕兰的婚姻经历了三次波折。
黄慕兰家世显赫,其父在长沙岳麓书院任总教习,师承谭嗣同,黄兴,蔡锷等,可谓开明之极。
黄慕兰一生中从未想到,自己将来也会踏上一条“革命之路”。
一九一九年,黄慕兰十二岁,由他的父亲送往湖南长沙周南女校,并开始接触“五四”思想。
黄慕兰的父母虽然思想比较开放,但他们的婚姻观还是比较保守的。
黄慕兰在1925年与一个自小就有婚约的家庭结了婚,那年她只有十六岁。
可黄慕兰自从出嫁后,就受不了自己的夫君,整天抽烟不说,还动不动就对家中丫环乱骂乱骂,更是一把好手。
黄慕兰感觉自己嫁了这么个丈夫,人生就跟到了终点一样,很难受,很不开心。有一天,她趁着父亲来看她,悄悄地把一张字条交给爸爸,让爸爸一定要把妈妈带回去。
在1925年,黄慕兰的父亲以母亲的病被带回了家。从那时起,她一直没有回去。
而此时,北伐运动的高潮已经来临。受大革命风潮的冲击,加上开明的家庭环境,黄慕兰于1926年夏天,在双亲的支持下,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离家出走,投身革命。
她由武昌渡长江,由其父所赠,只身前往汉口,支持工人罢工。在这里,她认识了杜韫章,也就是武汉女权运动的领袖。
她一见黄慕兰,就对她说:"欢迎你加入革命,先把你那一头长发剪了
黄慕兰听了这话,心里也乐开了花。对她来说,这就像是那些想要参加革命的人,都要把自己的辫子给剪了。因此,她立刻到理发馆把自己的头发剪短,这也是她真正踏上革命之路的原因。
黄慕兰于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受中共地下组织的指示,秘密赴上海,担任中央机要秘书,并成为中央特科的一员。
临死之前,她忍着丧夫别子的悲痛,带着刚刚断奶的孩子,回到了宛希俨的娘家。
在中央机关工作期间,黄慕兰不仅负责中央政治局的记录工作,而且也是中央的秘密通信人员,他和名省经常到上海,寻找和中央联络的地下联络人。
黄慕兰遇到了贺昌,贺昌是他在武汉结识的。贺昌与关向应一起被选为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央候补委员。
贺昌看到黄慕兰后,安慰她节哀,并鼓励她走出负面的心情。
黄慕兰在贺昌的协助、鼓舞下,逐渐变得开朗,并与贺昌之间的关系日渐深厚。一日,贺昌求她嫁给他。
黄慕兰向周恩来请示,经组织批准后,便结了三次婚。
按照组织的要求,她隐藏了自己和贺昌的秘密婚姻,并以去上海打工的万希俨遗孀的身分出现在公众面前。
1929年1月,贺昌担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和广东省委书记,对广西的左右江武装进行了总体指挥,尤其是在广西建立了“前敌委员会”,任命邓小平为“前委书记”,协助指挥“百色起义”。
同年六月,化名为“刘阿秀”的黄慕兰,曾在沪东恒丰纱厂做过一次学徒工,后来因带头参加罢工而被捕,并被关进龙华大牢100天。
在狱中,她与彭湃合作,在狱中开展了各种活动。从监狱出来以后,她和贺昌调到了香港。
十二月,她装扮成一位贵妇人,搭乘一艘奢华的邮轮,由香港将一笔巨大的共产国际拨款送往上海,交到了中共中央手中。
一九三○年一月,中共中央常务委员会作出决议,把贺昌调往天津,负责华北地区的党组织工作,并进行武装斗争。
中共中央对广东省委进行了两次电令,决定任命贺昌为中共顺直省委书记。为了方便北上进行革命工作,也为了适应艰苦的条件,
三月中,贺昌和黄慕兰忍痛把刚出世十来天的贺平交给了新上任的广东市委书记卢彪。
此时,党内有一个“立三路线”,叫“冒进”,就是在城里发动进攻,李立三的密友贺昌,就是这个路线的实施者。
许多地方的武装起义都告吹了,李立三作为也被派遣到苏联。贺昌反省后被降级,他想回到苏区打游击,将功补过。
黄慕兰想和她的丈夫一起到苏区去。她的丈夫说:“我是属于你的,你是属于党的,是属于人民的,”组织告诉她“皮肤太白”,不能去。
要到苏区,就得经过地主家的地下交通站,就得乔装改扮。
一九三一年一月,黄慕兰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别竟然会是永别。
一九三五年,贺昌率部转战北部边境,在江西会昌河中被敌人埋伏,血战7日,英勇就义。
救人
一九三一年四月,黄慕兰得到一份急令:
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把关向应同志给救出来!
关向应原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曾改名为党工作,后来因敌人对党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关向应同志在家中被逮捕,关进了监狱。
说来也怪,关向应乔装改扮,原本无人知晓其真实姓名,但仅仅过了数个星期,关向应就被敌方轻而易举地识破。
这件事跟顾顺章这个大叛徒脱不了干系。
顾顺章的背叛,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我们要尽快把关向应同志救出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我们的损失。
于是,24岁的黄慕兰,就被指派到了这里。
黄慕兰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想要把关向应从上海救出来,那是不可能的,而且黄慕兰也是共产党的一员,她必须要保护好自己,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为使黄慕兰顺利完成使命,黄慕兰引荐了一位上海租界著名人物陈志皋。
陈志皋自己就是一位大律师,其父曾任上海刑院庭长。只要黄慕兰能继续与陈志皋接触,关向应同志的营救工作就在不久的将来了。
为了得到陈志皋的青睐,黄慕兰的婚事是不能放弃的。
经组织安排,陈志皋结识了黄慕兰,见黄慕兰貌美大方,陈志皋大为动心。
黄慕兰见此情形,便顺水推舟,向陈家众人展示了自己的胆识与谋略,不但得到了陈志皋的喜爱,就是他的父亲,也十分欣赏黄慕兰。
黄慕兰在合适的时候,便着手使用陈志皋来营救关向应,她向陈志皋说:
“我有一位表哥,来到上海经商,结果出了点事,被当成共党分子给抓走了。所以,我希望陈律师能给我一个面子。”
陈家想要从上海的公共区域把人抓出来,那还真不是什么难事,所以陈志皋很爽快的同意了,并且保证马上联系租界那边,不出几个星期,黄慕兰的表哥就会被放出来。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黄慕兰在上海等了整整半年,也没有找到关向应的踪迹。
过了一段时间后,黄慕兰担心事情有变,便去找陈志皋询问,得知关向应并未被放出来。
这让黄慕兰大为的郁闷,幸亏陈志皋有个当官的父亲,若是能让他老爹出面,黄慕兰表哥就能被放出来了。
应陈志皋的要求,陈志皋写信给他的父亲,然后拿着上等烟叶登门拜访,这才让关向应同志从监狱里出来。
情感
黄慕兰虽然是世家之女,但婚后生活却并不美满,前后先后结了四次婚,但都以失败告终。
黄慕兰虽是大家闺秀,长得也是一表人才,但在家族的安排下,她却过的并不快乐,因为她的父亲将她嫁给了一个好友之子,
但此人却是一个吃、喝、嫖、赌样样都做得很好,所以黄慕兰在十八岁那年,就毅然逃婚,参加了一场革命。
然而,革命之路凶险万分,黄慕兰虽先后解救了关向应和周恩来,却屡次被逮捕入狱,但她却凭借智慧与智慧,屡屡化险为夷。
黄慕兰一到上海,便以其落落大方的谈吐和英俊的相貌,迅速吸引了上层人士的目光,从而顺利地步入了上层圈子。
黄慕兰在武汉的时候,认识了共产党员宛希俨,两人结为夫妇,生下一子,可惜好景不长,一九二八年赣南起义,宛希俨身为领袖,不幸罹难。
黄慕兰于一九二八年末到上海,与新任中央委员贺昌相识,二人迅速发展出革命情谊,经周恩来同意,二人终成眷属。
但是,黄慕兰的这桩婚事并未持续多久,1935年,贺昌也在革命战争中倒下。
第四次成亲是在解救关向应时,陈志皋开始疯狂地追求黄慕兰,同时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也使得中共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为了开拓新的工作领域,组织上决定将黄慕兰和陈志皋撮合在一起。
一九三五年与陈志皋成婚后,黄慕兰即受指示脱离政党,
以一名民主人士的身份参加各项活动,并在其丈夫陈志皋的掩护下,为我党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九三五年,上海第一大金融机构通易公司濒临倒闭,正在调解恢复营业的进程。
黄慕兰正是利用这次机会,进入金融市场的。
她找来债主,多方斡旋,终于把通易公司救了回来,并以此为平台,开设了秘密档案保险柜,供中共使用。
黄慕兰于一九三七年到一九三九年间,曾在上海当过十多个抗日救国会议员。
陈志皋请求天主教的牧师们,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国际性的避难所,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黄慕兰还担任临时避难所所长,利用自己的工作便利,为中共党员在占领区和国民党统治区的活动提供了掩护。
黄慕兰曾是上海滩“最有经济力量的抗战女性”。
一九四二年,黄慕兰与周恩来在重庆见面,周恩来对她的献身精神大加赞赏。
这一年,黄慕兰刚刚诞下一子,还未等喜乐,就被军统抓了起来,日本人投降后,她终于获得了自由,
但一出来,就听到了自己的儿子早亡的消息。
没过多久,又有传闻说,她的丈夫和初恋又重新燃起了感情。
黄慕兰虽然对此很不甘心,也很愤怒,但碍于夫妻之情,还是决定息事宁人。但没过多久,她的职业生涯就出现了转折。
解放以后,黄慕兰因为在战争中失去了许多秘密工作的资料,
所以,他在地下工作了十多年,却没有找到一份能够证明他党身份的文件。
黄慕兰与陈志皋为自证清白,先后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政治检查。
一年之后,陈志皋终于忍受不住政府一再的检查,抛弃了妻子和孩子,带著他的初恋到台湾安定下来。
而黄慕兰,则独自一人,带着自己的孩子,住在了海峡的对岸。1987年,她恢复了党的身份,并在杭州住了下来,过着隐居的生活,直到2004年去世。
黄慕兰的一生,就是如此。在世人眼中,一个女子最快乐的境界就是生活安定,夫妻和睦,儿孙满堂。从这一点来看,黄慕兰显然不是一个快乐的人。
她年轻的时候,虽然也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也有过一段美好的爱情,但最终,她和丈夫还是分开了。
年轻的时候,她才华横溢,成绩斐然,受到了组织的赏识,但是到了五六十岁,她就一无所有了,还进了监狱,出来后,她四处奔走,想要恢复名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还了她的清白。
黄慕兰料到这一别或许就是永诀,于是伤心落泪,依依不舍,但最后还是听从了组织的安排,挥泪告别;
黄慕兰深知踏上上海滩就意味着要隐藏身份,无法自主,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以工作为重,隐世多年;黄慕兰苦苦等待贺昌回来,但由于组织上的安排,她与陈家联姻,不顾谣言,执意革命,继续本已有裂痕的婚姻。
她舍己为大我,用坚忍与牺牲谱写了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服从”。
黄慕兰的孙女这样说:「外婆自投身革命以来,她的人生也就变成了一场革命。」
她放弃到苏联继续学习,是因为革命工作的要求;也正是因为革命的需求,她一次次别子别夫,含泪启程,在洪水中孤独而坚强地挣扎;
更由于工作的需要,她任劳任怨地服从组织的安排,把丈夫的产业、产业、社会关系等全部投入到支援中共的事业中去。
我想,作为一个和自己一起生活了十多年的孙女,她肯定也有期待,有期待,有委屈,也有寂寞。然而,在那一年里,她被革命的信念和热情所压制;
后来,岁月把她的回忆抚平了。现在,她最高兴的事,就是掰着手指头数着今年家里发生的好事。
而这些“好”,大部分都是子孙的成就,或者是后辈的一点点进步。
参考资料:
党史博采——为党立下奇功的“美女特工”黄慕兰 作者:于继增
湘潮——红色女谍黄慕兰的“服从”人生 作者:王毅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