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在过去几年里几乎成了中国跳水界的代名词。
那个在东京奥运会上一跳成名的14岁小女孩,用近乎完美的表现让全世界记住了她的名字。
好像大家都习惯她拿冠军了,巴黎奥运会也是一直稳定发挥,将冠军收入囊中。
慢慢的,大家好像习惯了,全红婵就是冠军!
可是在2025年的今天,全红婵因为各种原因,只拿到了两枚银牌。
瞬间对她的差评、质疑铺天盖地。
大家突然就想起来了全红婵的父亲全爸说的话,当初最担心的事,也在这一刻变成了现实。
回想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跳水台上,全红婵还是个青涩的小女孩。
她的207C、407C,每一个动作都干净利落,水花压得几乎看不见。
她不仅拿下了金牌,还让无数人感叹:这孩子,天生就是为跳水而生的。
赛后,她那句“想吃辣条”“要攒钱给妈妈治病”的朴实回答,更是让人心疼又喜欢。
网友们亲切地叫她“婵宝”,她的每一次比赛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无论是世界杯、世锦赛,还是国内选拔赛,她几乎从没让金牌旁落。
她的跳水动作被教练称为“教科书级别”,她的笑容也被粉丝形容为“治愈系”。
但谁也没想到,2025年的一场比赛,会让这一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5年的一场国际跳水赛事,全红婵站在了熟悉的十米跳台上。
这是她无数次征战的舞台,但这一次,结果却出乎意料。
她在比赛中出现了一次失误,最终以微弱的分数差距无缘冠军。
比赛刚结束,社交媒体上就炸开了锅。
有人说她“状态下滑”,有人质疑她“是不是飘了”。
虽然有一些不好的声音出现,但值得欣慰的是,大部分人依然支持全红婵,理解她的难处,体谅她的不容易。
只有极个别的网友,站在一个”优越“的位置去恶意评价全红婵:其他方面还好,就是没有气场,说话毫无自信,表达能力太差……
大家都知道,全红婵刚过了18岁生日,这个年纪放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正值青春期。
16岁就拿下冠军了,18岁的全红婵已经名利双收,如今她最大的敌人,不是跳水对手,而是她自己。
她需要克服身体发育给她带来的影响。
毕竟运动员对于身高体重有着极其严格的标准,往年全红婵身体瘦小,体重轻盈。
进入发育期后,身体变壮了,体重也重了,有些动作做的没有以前那么流利了。
好在,全国人民都喜欢全红婵,非常理解她,哪怕是一个银牌,大家也喜欢。
早在全红婵成名之初,全爸就曾在一个采访中说过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我最怕她将来没拿冠军,被人骂。只要她开心,健健康康的,拿不拿冠军我都不在乎。”
那时候,全爸的语气里满是担忧,他知道女儿的光环来得太快,太耀眼,而这个世界的掌声和批评,总是来得同样迅猛。
全爸是个地道的农民,家里条件不好,全红婵小时候连个像样的训练环境都没有。
送她去学跳水,最初只是想着让她有个出路,强身健体。
谁能想到,这个瘦小的女孩会成为奥运冠军?
在全红婵丢冠后,有记者找到全爸,想听听他的看法。
全爸只是淡淡地说:“她尽力了,孩子还小,输一场比赛咋了?你们别老盯着她骂,她已经够累了。”
全爸知道,女儿从小就比同龄人吃苦,训练时摔得满身是伤,比赛时压力大到睡不好觉。
就在全红婵被差评淹没的时候,央媒站了出来,为她发声。
她不是机器,她是人,会有失误,也会有低谷。
我们应该为她的坚持鼓掌,而不是用键盘伤害一个为国争光的年轻人。
央媒的发声,不仅是在为全红婵正名,更是在提醒所有人:运动员不是“金牌机器”,他们也有情感,也会疲惫。
全红婵的失利,不是她的失败,而是她成长路上的一次历练。
央媒的文章引发了广泛共鸣,许多网友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对全红婵太过苛刻。
有人留言:“我们总希望她永远是那个完美的婵宝,却忘了她才20岁,也会累,也会出错。”
全爸说得对,冠军的光环固然耀眼,但全红婵的健康和快乐,才是家人最在乎的。
而央媒的发声,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力量——在全红婵最需要支持的时候,有人愿意为她撑腰,告诉她:“你已经足够优秀,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什么。”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