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在二战中是抗击法西斯的重要力量,虽然在二战初期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附属秘密议定书,存在一定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背景,但将其定义为“二战始作俑者”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审视中,有一种颇具争议的观点认为,前苏联在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浩劫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甚至将其列为这场大战的始作俑者之一。这种观点的核心依据之一,便是前苏联与法西斯德国在战争初期的一系列互动,其中最受诟病的便是二者联合瓜分波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时间回溯到20世纪30年代末,欧洲大陆的局势已是剑拔弩张。法西斯德国在希特勒的独裁统治下,迅速崛起并开始展现出其侵略扩张的野心。而与此同时,前苏联也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安全压力。在这种背景下,1939年8月23日,前苏联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中包含了一份秘密议定书,划定了双方在东欧的势力范围。仅仅一个月后,德国于9月1日悍然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德国军队以闪电战的方式迅速突破波兰防线,波兰军队在德国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而在德国入侵波兰后的第16天,即9月17日,前苏联军队越过苏波边界,进入波兰东部。前苏联方面给出的理由是保护波兰境内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族人,但在很多人看来,这无疑是与德国达成的某种默契,是对波兰领土的趁火打劫。
前苏联与德国联合瓜分波兰的这一行为,在国际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国家认为,前苏联的此举违背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是对波兰主权的严重侵犯。从表面上看,前苏联与法西斯德国似乎成为了利益共同体,共同对波兰进行了肢解。这一事件也被一些人视为前苏联在二战初期与德国同流合污的证据,进而将其与法西斯德国一同归结为二战的始作俑者。
然而,我们在评判这一历史事件时,也不能忽视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前苏联自身的安全考量。在二战前夕,欧洲的局势已经非常紧张,英法等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使得德国的侵略野心不断膨胀。前苏联面临着来自德国的巨大军事威胁,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来加强自身的国防建设,同时避免过早地卷入战争,前苏联才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对于波兰,前苏联也有其自身的地缘政治利益考虑。波兰位于前苏联的西部边界,历史上波兰曾多次与前苏联发生冲突,前苏联担心德国占领波兰后会进一步威胁到自己的安全。
尽管如此,前苏联与德国瓜分波兰这一事件仍然是二战历史上的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它不仅对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引发了后人对于战争责任和国际关系准则的深刻思考。我们应该以客观、全面的视角去看待这一历史事件,既要认识到前苏联在二战中为抗击法西斯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要正视其在战争初期的一些行为所带来的争议和影响。
更新时间:2025-09-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