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配合济宁市公安局济东分局破获两起特大招工招生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550余万元,引发社会关注。
犯罪嫌疑人以“包安排国企工作”“包办名校入学”为诱饵,通过伪造入职合同、虚假体检、培训等手段,让数十名怀揣“稳就业”“好学历”梦想的职工群众陷入骗局。这些案件暴露出的诈骗手段与社会隐患,值得每一个人高度警惕。
2024年10月至2025年4月袁某某、唐某某、姜某某团伙以“包进兖矿能源集团正式编制”为幌子,通过微信朋友圈散布虚假招聘信息,以组织体检、培训为由,收取服务费、押金等方式,累计诈骗190余万元。
尽管袁某某主动投案,唐某某、姜某某被传唤到案,且案发后私下退还部分款项,但仍有170余万元未能追回,数十名受害者的血汗钱打了水漂。
2025年7月白某某团伙上演“全能代办”骗局也被破获。涉及兖矿能源教培中心招生、山东警察学院入学、伪造学历证书等多个领域。
该团伙分工明确,以“包过”“走后门”为噱头,通过齐某某、罗某某、丁某某等人掩护,骗取18名被害人共计360余万元,其中白某某个人获利超300万元,同伙分得近60万元。受害者多为急需工作或升学的家庭,骗局让这些本就焦虑的家庭雪上加霜。
“虚构官方背景是骗子的惯用伎俩”
济东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大队长满明提醒广大职工群众,犯罪嫌疑人往往冒充企业招工、招生内部人员,谎称“认识领导”“有关系”“有指标”,甚至借用企业场所培训,伪造体检通知、培训文件等官方材料,以此增强骗局的可信度,让受害者放下戒备。
利用信息差制造焦虑则是他们的攻心之术。针对求职者、家长急于求成的心理,骗子用“名额有限”“限时优惠”等话术不断施压,迫使受害者在紧张焦虑中匆忙转账,生怕错过所谓的“绝佳机会”。
此外,骗子还通过伪造“成功案例”来诱骗更多人上当。他们安排“托儿”现身说法,或进行虚假宣传,营造出“已成功办理”的假象,让受害者觉得“别人能成,自己也能成”,从而一步步走入圈套。
办案民警结合案件侦办经验给出了识别骗局三大要点
↓↓↓
识别骗局三大要点
核实资质,拒绝“中间人”
任何招工、招生信息,务必通过企业官网、官方电话核实,所谓“内部关系”“特殊渠道”均不可信。
警惕高额费用
正规单位不会以“服务费”“押金”名义收取大额资金,更不会要求通过个人账户转账。
保留证据,及时报案
一旦发现被骗,要立即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第一时间报警。
山东能源集团人力资源部也提醒职工群众,山东能源集团社会化招工、应届大学生招聘、定向培养招生等均通过官网、官方公众号发布信息,所有流程均需在官方监督下进行,从未委托任何组织、中介机构代理宣传、资格审核等招聘活动,也从未组织过任何培训班,未收取任何费用。职工群众务必警惕社交平台、微信群中的“代招”“包过”广告,谨防钓鱼网站,如发现仿冒账号或虚假信息,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举报,避免个人财产损失。
编辑:邹城网、来源:山东能源#分享城市新鲜事# #济宁头条#
更新时间:2025-09-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