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人至暮年,头发花白、皱纹渐增或许尚不以为意,然而牙齿松动、脱落,却常常令人心慌不已。
牙齿可不仅仅是嚼东西的工具,它还关系到说话清楚不清楚、营养吸收好不好,甚至整个脸型能不能撑得住。
要是牙齿掉得七七八八,吃饭费劲不说,全身健康都可能受影响。
不少人觉得“老掉牙”是天经地义,可医学上的数据早就不这么认为了。
有调查就发现,那些一直注意保养牙齿的老人,到了八十岁,嘴里还能有二十来颗好用的牙;而平时不太管口腔的,到这个年纪全口没牙的比例就挺高了。
为啥年纪大了牙容易掉呢?
根儿上还是牙周组织不行了。
牙齿之所以能稳固地长于口腔之中,依靠的是由牙槽骨、牙周膜以及牙龈共同构建的“支架”。
要是牙菌斑长期清理不干净,慢慢就会发展成慢性牙周炎,炎症一点点把支撑牙齿的骨头(牙槽骨)给“吃掉”了,牙可不就松了、掉了嘛。
咱们国家就有数据,三十五岁以上的人里,十个人有九个多少有点牙周问题,只不过早期不疼不痒的,容易被忽略,等到牙晃悠了,骨头吸收得也差不多了。
除了牙周炎本身,身体其他地方的毛病也会“连累”牙齿。
比如糖尿病,它会影响牙龈的血流和抵抗力,让牙周炎来得更猛、发展更快;骨质疏松呢,会让支撑牙齿的骨头变疏松;像风湿性关节炎这类免疫性疾病,也可能伤害牙周组织。
还有些大家想不到的,像长期吃的某些降压药、抗抑郁药,会让嘴里发干,口水少了,细菌就容易捣乱,增加牙周出问题的风险。
吃饭的习惯也跟牙齿寿命关系很大。总吃软烂精细的东西,牙齿和牙周组织就少了该有的“锻炼”。
反过来,适当嚼点硬点的水果蔬菜、粗粮,不仅能清洁牙齿,还能促进牙周血液循环,让它们不那么容易萎缩。
牙齿其实跟骨头有点像,不用它,它就退化得快。
日本那边就观察到,长期吃高纤维、需要多咀嚼食物的老人,能用的好牙数量比老吃软食的多不少。
刷牙的方法对不对头,也决定了牙齿能不能“陪”你更久。刷牙太使劲,会把牙龈刷坏、刷退缩,牙根露出来,又敏感又容易蛀
刷的时间不够或者不清理牙缝,牙菌斑就赖着不走。
很多人光知道多刷牙,却忽略了牙线和牙缝刷的作用。
牙菌斑一天之内就能变硬成牙结石,牙刷根本刷不掉,结石表面坑坑洼洼,更容易粘细菌,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口水(唾液)的作用常常被小看。它不光是湿润口腔,还能中和酸、抑制细菌,甚至提供矿物质帮牙齿修复小损伤。
人老了,加上药物和疾病影响,口水分泌常常减少,牙齿就更容易被酸腐蚀、被细菌骚扰。
医生们就发现,口水偏少的老人,蛀牙的发生率比口水正常的高得多。
所以啊,保持口水健康,也是防止掉牙的一个“幕后功臣”。
牙齿好不好,可不光影响嘴里面,它跟全身健康是互相影响的。
研究显示,嘴里好牙少于二十颗的老人,吃东西效率低,蛋白质和纤维摄入不足,肌肉骨骼健康就可能受影响。
而且嚼东西少了,对脑子的血流供应和神经刺激也减少,可能增加记性变差的风险。
日本那边就有长期追踪研究,发现咀嚼功能好的老人,得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能低不少。
有人觉得,牙掉了装假牙不就得了?
其实没那么简单。活动假牙的咀嚼效率比不上真牙,还容易磨牙龈;种植牙虽然接近真牙,但手术贵、维护也麻烦,对牙床骨头的条件要求也高。
要是牙槽骨吸收得太厉害,有钱也不一定能种。
所以说到底,最划算、效果最好的方案,还是把自己的真牙保护好,让它多用些年头。
有意思的是,一些看着跟牙齿八竿子打不着的生活习惯,其实影响深远。
比如规律运动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牙龈供血好了自然更健康
控制好体重血糖,能帮牙周炎“踩刹车”;这些全身性的健康管理,对牙齿的保护作用常常被大家忽略了。
那要是已经上了年纪,感觉牙齿松动掉得厉害,还有救吗?
答案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效果有限。虽然已经吸收的牙槽骨很难再长回来,但通过系统的牙周治疗、调整饮食、学会正确清洁、控制好全身疾病,完全可以大大减慢牙齿脱落的速度。
有些病人在专业牙医的帮助下,牙齿的稳定状态能维持十年甚至更久。关键就是——越早动手效果越好
拖到牙齿大面积松动的时候,再治疗也只能是尽量拖一拖,很难回到原来的状态了。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李皇春.老年人怎样保护牙齿健康[J].人人健康,2024,(06):48-49.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