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炒肉不需要秦始皇——论京东“七鲜小厨”的野望

2021年,预制菜以"餐饮工业化"之名席卷市场,却在短短两年后因校园食堂争议黯然退场。这场风波的背后,折射出中国消费者对"锅气"的执着追求。当预制菜被贴上"不健康"标签时,"现炒"便顺势成为新的餐饮信仰。快餐店纷纷挂出"拒绝预制菜"的招牌,社区食堂凭借"明档厨房"吸引顾客,连外卖平台都开始力推"现炒专送"。这场逆工业化的浪潮揭示了一个重要事实:中国消费者并非一味追求低价,他们更愿意为"看得见的烟火气"买单,即便这意味着更长的等待时间和更高的消费成本。

京东近期高调宣布的"七鲜小厨"计划,表面上看顺应了"现炒"理念,实则暴露了科技巨头在餐饮行业的认知偏差。这个计划宣称要开设1万家直营店,主打明档现炒,看似抓住了市场风口,实则存在几个致命误判。而京东刚刚高调进入外卖领域,就退出自己的万店直营连锁计划,这与平台的“联邦”思维也非常矛盾,势必会让入驻京东外卖的餐饮商户心生疑虑:我是不是给七鲜小厨做了陪衬?我的菜单会不会被七鲜小厨偷走?

而从战略误判来说,首先,京东严重低估了中餐地域差异性所决定的"多样化"刚需。从兰州拉面到沙县小吃,资本曾多次尝试整合中式快餐,最终都败给了"千店千味"的市场现实。即便是看似简单的煎饼果子,天津人和北京人也会为一根油条争论不休,更遑论八大菜系的复杂口味。一道普通的辣椒炒肉,不同品牌的口味差异就能引发食客们的品评比较,而这种差异恰恰构成了中餐的特色与魅力,也是消费者津津乐道的"灵魂"所在。

其次,京东对"自营重模式"的迷信由来已久。其便利店业务已经充分证明,直营模式在高度分散的民生行业效果有限。而在本就具有粗放特质的中餐行业,全直营模式至今未能培育出像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超级巨头。长期以来,这种现象被归因于资本不足、标准化程度不够、科技赋能欠缺等因素。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这些因素确实关键,那么投入海量资金,采用自营模式,消除所有不确定性,是否就能取得成功?

实际上,从客观条件来看,当前中国企业在资本实力、标准化体系、科技水平和人才储备等方面已不逊于国际巨头。中餐难以出现巨头的根本原因,很可能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文化层面"的固有特性。

中餐与西式快餐的差异,恰如欧洲与中国的地理格局对比。西式快餐如汉堡、炸鸡的极致标准化,犹如中国中原的一马平川,让麦当劳能够用同一套体系横扫全球。而中餐则更像欧洲的崎岖地形,川菜的麻辣、粤菜的鲜甜、淮扬菜的刀工,每个菜系都是一座难以攻克的堡垒。资本就像拿破仑,或许能够翻越阿尔卑斯山,却难以征服西班牙的游击队。

从饮食文化角度观察,中国消费者追求的并非"绝对一致",而是"熟悉的意外"。一道简单的豆腐脑,北方人偏爱咸口,南方人钟情甜味,川渝地区则喜好麻辣。辣椒炒肉该不该加银耳?宫保鸡丁要不要放黄瓜?煎饼果子究竟能不能加火腿肠?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是海量菜系、多样菜单和相互矛盾的口味偏好,而且没有标准答案——它们"全对"。面对如此复杂的饮食文化图谱,七鲜小厨将如何应对?如果仅选取部分作为菜单,长远来看与普通餐饮连锁又有何区别?这显然不是京东想要的结局。京东渴望的七鲜小厨,不是"秦国的秦王",而是要做"中国的秦始皇"。

相比之下,虽然美团因高额抽佣屡遭诟病,但它确实参透了中餐的生存法则。美团采取"轻平台"战略,专注于营销引流,不干预商户的菜品制作,只帮助他们获取更多客源。就像古罗马修筑道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却从不强迫高卢人食用意大利面或使用拉丁语。这种"自然选择"机制让现炒店、预制菜、小摊贩在平台上自由竞争。最终存活下来的未必是最强的,但一定是最适应当地口味的。这才是中餐应有的发展形态:一个由算法辅助、却由人类味蕾主导的"美食联邦",而非中央集权的"直营帝国"。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七鲜小厨很可能会重蹈京东便利店和沙县小吃整合的覆辙。短期来看,它可能依靠补贴在北上广深开设数百家样板店,借"现炒"概念造势;中期将面临区域口味差异的挑战,比如成都消费者嫌弃辣椒不够劲爆,被迫进行本地化改良导致成本激增;长期来看,最终可能收缩至一线城市商圈,成为白领工作餐的选择之一,与乡村基、大米先生等品牌瓜分市场。其最好的结局,或许是升级版的社区餐厅,与乡村基一起应对超意兴等品牌的竞争。它难以成为中餐的革命者,最终难免落入同质化内卷的俗套。

这并非京东或七鲜小厨的过错,而是中餐文化属性使然。就像罗马帝国后期的君主们,无论付出多大努力统一欧洲,最终还是不得不主动分治帝国。这不是实力不济,而是文化太多元、地形太复杂,实属"力有不逮"。

在这个经济下行的时期,京东通过七鲜小厨这剂强心针,重新在餐饮市场掀起资本波澜,从短期来看对激活餐饮市场具有积极作用,这一点值得肯定。但当资本热潮退去,中餐行业终将回归本质。

这里不会出现"中餐麦当劳",但会有更多区域强势品牌崛起;预制菜不会消失,但会退守到机场、高铁等"不得不吃"的消费场景;虽然备受争议,但互联网领域最大的赢家可能仍是平台型企业——美团、抖音们通过流量为餐馆"发放签证",却不会亲自下厨。

正如欧洲未能诞生大秦王朝,中餐领域也难以容纳一个"餐饮秦始皇"。这不是技术的局限,而是文化的选择,更是商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在这个崇尚"锅气"的国度里,最终的赢家永远是那些懂得尊重地域差异、理解口味多元的"餐饮人",而非企图一统江湖的"立法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美食   辣椒   中餐   餐饮   口味   欧洲   资本   沙县   麦当劳   差异   市场   巨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