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今年58岁,是家附近小区有名的“自律达人”。多年前,看到网上有人推荐“少吃有助长寿”,她毅然把一天三顿缩成两顿,还推崇“早饭省略法”,每次朋友聚会也总是笑呵呵地说:“我这是科学养生,你们等着看吧!”时间久了,家人渐渐发现她体力每况愈下,脸色也日渐憔悴。去体检时,主治医师却眉头一皱:“饮食太少,真不是长寿的妙招。”一句话,让阿姨一头雾水——少吃饭,真能促长寿吗?每天只吃2顿饭,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其实,很多人被这个“常识”误导,殊不知,相关权威数据显示,长期每天只吃2顿饭,全因死亡风险竟然显著增加。这样的饮食习惯,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健康隐患?今天就来一探究竟。
在大众认知里,“饭吃少点能降低负担、延缓衰老”,但真实情况却没这么简单。2022年《美国医学会杂志》发布的一项追踪22万成人长期饮食模式的研究显示:相较于每天三顿规律进餐的人,每天只吃两顿或一顿,全因死亡风险提升近22%,尤其是中老年人,风险更高。数据还显示,把早餐舍弃或者晚餐长期不吃,和心脏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正相关。
为什么会这样?医学专家指出,规律饮食对于维护新陈代谢的平衡至关重要。
长期饭点不规律或省略一餐,身体的“钟表”被打乱,容易引发胰岛素抵抗、胆固醇升高和慢性炎症。此外,忽略早餐还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剧烈,增加上午猝倒、脑卒中等风险。
中国健康调查项目同样发现,60岁以上人群若长期减少一顿正餐,认知能力下降风险提高18.5%。此外,肠胃功能也会因进食次数骤减而变差,胆汁浓缩,出现胆结石、胃炎等问题机率大幅上涨。这背后的机制十分复杂,但核心就是:按时、规律、适量的三餐,才最符合人体代谢节律。
很多人会问:“每顿吃得不多,偶尔两顿,应该没问题吧?”其实,长期这样做,身体往往会悄然发生3个明显变化:
一是代谢减慢。当进餐次数骤减,机体会调低基础代谢,致使消耗能量的速度变慢,体重管理反而变得更困难,甚至更容易囤积内脏脂肪,诱发脂肪肝、动脉硬化。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实验发现,每天少于3顿正餐,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12.6%,原因正是代谢紊乱。
二是营养不良隐患。餐次少时,整体摄入的膳食营养素就容易不足,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B群等维生素矿物质缺口频现。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报告指出,每天只吃两顿的人,铁、钙、锌等微量元素摄入量低于推荐标准23.4%,久而久之,更年期女性骨密度下降、抵抗力减弱。
三是血糖波动剧烈。省略一餐后,下一餐往往“吃得更多”,反而容易造成餐后血糖飙升,增加胰岛负担。国内一项涵盖1.2万名中老年人的队列研究发现,相较于定时三餐的样本,仅两顿者的空腹血糖异常率高出16.8%,并显著伴随心悸、乏力等不适体验。
既然“每天只吃两顿饭”潜藏如此多风险,日常如何安排饮食才能既科学又长寿?营养专家建议,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保证三餐规律。早餐不可省略,最好选择高蛋白低糖类食物如鸡蛋、全麦面包、豆制品。午餐和晚餐要定时进食,避免长时间饥饿与暴饮暴食交替出现。可以灵活调整餐量,但建议三餐总热量分配为3:4:3。
二要控制总热量,提升食物多样性。避免以为“只要吃两顿,怎么吃都行”。更应注重一日膳食摄入的全面性:主食、蔬菜、水果、肉类、坚果交替搭配。依据最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成年女性每日能量推荐为1800-2000大卡,男性为2100-2300大卡,三餐合理分配,优于用“少顿”提升总量。
三要关注身体信号,定期体检。餐次缩减后若出现乏力、头晕、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症状,应及时评估营养状况。特别是中老年人,建议每半年做一次体检,重点监测血糖、血脂、微量元素和骨密度,并结合医生建议调整饮食习惯。
别再迷信“每日两顿”的网传养生法,更不要随意效仿,尤其是中老年朋友,更需重视科学饮食。如果你已经存在早餐或晚餐常省略等情况,建议从今天开始,逐步调整饮食结构与作息时间。健康,其实就在每一顿均衡的饭里。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Association of the Number of Daily Meals With Overal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JAMA Intern Med. 2022;182(9):886-896.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营养学会编著
4.《早餐摄入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关系的研究》中华内科杂志
更新时间:2025-10-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