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客服会替代人工么?新技术出现,推动客服变革,三大难点曝光

文|泡芙

编辑|江娱迟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AI代共情?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对着智能客服说“转人工”说了三遍,才终于接通真人,或是等了半天,收到的AI回复却像“答非所问”的模板?

如今AIGC风风火火闯进客服领域,有人喊着“AI能搞定一切,人工该退场了”,也有人皱着眉吐槽“没真人的共情,问题永远差口气”。

到底AI该当“主角”还是“助手”?小模型的快与大模型的灵该怎么平衡?人工运营是不是多此一举?

或许有人会说,如今情感计算大模型已能生成贴合场景的暖心话术,甚至能识别用户语气中的情绪波动,何必还要依赖人工客服做情绪安抚?

毕竟AI可以24小时无间断响应,还能避免人工客服因疲劳产生的情绪偏差,似乎完全能替代人工的共情作用。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观点确实看到了AI在情绪模拟上的进步,但忽略了客服场景中“共情”的核心,不是“说什么”,而是“懂什么”。

也有朋友告诉大家,AI本质是“概率游戏”,它生成的共情话术是基于海量数据的最优解,却未必能捕捉用户隐藏的情绪诉求。

比如顾客说“这问题我反馈三次了”,表面是抱怨流程,实则是需要“被重视”的确认,AI可能只会重复致歉话术,而人工能通过语气停顿、补充追问感知这一点。

更关键的是,用户对“AI共情”的信任度仍低,很多网友“识别到AI就转人工”的现象,恰恰说明人们对情绪安抚的需求里,包含了“真人理解”的心理期待。

因此,AI可辅助生成共情话术,但人工对情绪的精准洞察与信任背书,短期内仍是不可替代的。

小模型够用?

有人可能质疑,既然大模型能处理复杂的口语化提问,还能自主总结用户意图,他们主张用“小模型+关键词”处理80%高频问题,会不会显得保守?

毕竟大模型的通用性更强,能减少技术选型的复杂度,何必在小模型上浪费精力?

这种看法低估了客服场景的“效率刚需”与“成本约束”,有人提到客服需“1对多切换”,响应速度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大模型生成答案需调用复杂计算,往往耗时1-3秒,而小模型或关键词匹配能实现毫秒级响应,对同时应对6个用户的客服来说,这几秒延迟可能导致对话中断。

此外,大模型的“幻觉风险”在客服场景中代价更高,如果AI错误回答退款政策,可能引发客诉升级,而小模型基于固定SOP输出,准确率更可控。

从成本看,大模型的算力消耗是小模型的数倍,对客服这类高频低利润的场景,用小模型处理高频问题、大模型应对20%长尾问题,既能满足效率需求,又能控制成本,恰恰是“最匹配”的选择,而非保守。

运营没必要?

或许有人会说,大模型具备自我学习能力,能通过用户对话数据优化回答,要是强调“人工运营体系”是不是多余?

毕竟人工维护知识、聚类意图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若依赖AI自迭代,反而能减少运营成本。

这种观点混淆了“模型迭代”与“业务适配”的边界,他们也明确提到,企业会“不断推陈出新”,比如新活动规则、产品更新,这些信息不在大模型的训练数据中,若不通过运营及时补充到知识库,AI只会生成过时答案。

更重要的是,大模型的“意图离散”问题无法自解,用户问“怎么退定金”,可能表述为“定金能退吗”“退定金流程”。

AI若自行总结意图,会出现“退定申请”“定金返还”等多种说法,导致知识匹配混乱,而运营通过聚类统一为“定金退款”标准意图,才能提升匹配效率。

运营并非单纯“维护知识”,还需监控AI的幻觉率、用户满意度,这些数据是模型迭代的方向指引,没有运营的反馈闭环,大模型的自迭代只会偏离业务需求。

因此,运营不是多余的,而是让AI持续适配业务的“桥梁”。

结语

聊完AI共情的边界、小模型与大模型的配合、人工运营的必要性,我们会发现,AIGC闯客服领域,从来不是“谁替代谁”的战争,而是“怎么搭伙”的学问。

AI能帮客服把“找答案”的时间缩一半,但没法替代真人捕捉那句“我已经反馈三次了”背后的委屈,小模型能秒回高频问题,却需要大模型补上长尾需求的缺口。

自迭代再智能,也得靠人工运营把新规则、新需求“喂”给AI。

说到底,客服的核心从来不是“用不用AI”,而是“能不能让AI帮人把事办得更暖、更快”,这才是AIGC在客服里真正的价值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2

标签:科技   客服   难点   新技术   模型   用户   定金   情绪   意图   需求   真人   数据   场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