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钥,解密文明瑰宝(编辑手记)

来源:人民日报

在约1500米的深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机械手小心翼翼地提取沉睡了数百年的文物——这一幕,是科技创新赋能水下考古的生动缩影,也是我国水下考古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有力证明。

水下考古是陆地田野考古向水域的延伸,通常面临水下环境复杂多变、水下工作时间有限、文物提取更易受腐蚀等多重挑战,因而对考古技术要求更高。1987年起步,我国水下考古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今更是挺进千米深海。海洋探测技术的日益发展、跨学科考古能力的不断提升,为大海“捞珍”提供了坚实保障。

应用首创的整体打捞技术,精确到毫米级的数据,唤醒沉睡近千年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依靠分子水平的生物基因研究技术,通过出水瓷瓶中的稻壳验证古船“年龄”;借助载人潜水器等“深海利器”,对深海古代沉船遗址开展系统科学的探索……科技为钥,不仅拓展了考古的深度与精度,也开辟了探究人类历史与文明的新维度。

不管在陆地还是水下,我国依然有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存等待被解密。期待更多科技创新与考古研究的跨界“牵手”,帮助人们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管璇悦)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14日13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6

标签:历史   瑰宝   手记   编辑   科技   文明   水下   深海   人民日报   沉船   技术   我国   陆地   文物   稻壳   瓷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