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史学圈子里,老是有一种担心,就是怕中国去发掘秦始皇陵,要是中国真的开始去研究秦始皇陵里头的东西,那日本的历史说不定就得重新改写。
我们研究秦始皇陵跟日本有什么关系呢?因为这会直接关乎到日本的历史起源问题。
日本弥生时代的青铜器跟中国战国时期的那些器物特别像,所以,很有可能日本的青铜器制作工艺是从中国传过去的,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是通过朝鲜半岛间接传到了日本。
如果秦陵出土更精密的铸造模具或冶金配方,可能证明日本青铜技术直接源自秦代工匠。
类似的还有丝织工艺的传入时间,也可能因为秦始皇陵的发掘而被提前几百年。
秦朝时,中国已经具备了远航能力。
如果说在秦始皇陵中发现了当年的船队从日本带回的东西,就可以说明中日两国的交流起点并非是汉代而是秦代。
这就不只是提前几年的问题了,这直接就和日本学界主张的“自主海洋文明论”形成了冲突。
日本的文明发展依靠的就是中国,而非自己独立发展而成的。
目前日本的历史教科书里说“绳文-弥生过渡期为自主文明跃升”,这种说法也可能随着秦始皇陵的挖掘而改写。
最重要的信息,还是围绕着徐福这个人。
徐福这个人,据说是鬼谷子的学生,徐福跟着鬼谷子学了医学、天文、以及航海等众多领域的知识。
秦始皇把六国统一,建立了秦帝国之后,一门心思地想要长生不老药。
方士徐福主动向秦始皇上书,言及海外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有神仙居住,其愿代秦始皇出海,寻觅神仙以求得长生不老之药。
于是呢,秦始皇就给了徐福几十条船,还有好几千名童男童女,然后就派徐福出海去啦。
徐福的第一次东渡是以失败告终,历史学家推测他可能只到了朝鲜半岛。
九年后,徐福再次要求出海,他说海上有“大鲛鱼阻路”为由,请求秦始皇再给他几百名弓箭手和工匠,秦始皇也批准了。
然而,徐福此番出海之后,便杳无踪迹,一去不返。
《史记》里说徐福最终抵达“平原广泽”,自立为王未归。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徐福最终到的地方很可能就是日本了。
有意思的是,这种猜测并非是中国的一厢情愿,在日本自古以来也有相当多关于徐福的记载,似乎也能证明徐福确实到了日本。
日本学界很长时间以来,都把徐福的传说当成是中日早期文化交流的一个象征。日本前首相羽田孜他们家,还说自己是徐福的后代。
早在公元10世纪,日本的宇多天皇就主持了首次徐福祭祀大典。
在此之后日本的天皇前前后后祭祀了徐福多达80多次,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了明治维新。
日本很多的古代典籍如《日本国史略》中都有徐福东渡日本并传播技术的记录。
日本认为日本的医学和农学都是徐福带来的。
民间长期将徐福尊为“农耕之神”“医药之神”和“蚕桑之神”,多地保留祭祀徐福的习俗。
虽然明治维新后,日本官方不再祭祀徐福,但日本地方政府对徐福相关遗迹的保护和纪念活动持续至今。
在和歌山县新宫市,徐福墓、徐福公园与神社巍然矗立;佐贺县则设有“徐福上陆地”纪念碑,并且每年都会举办“徐福节”。
上世纪50年代,日本文部省的“头骨指数研究”显示,现代日本人与中国江浙沿海居民头骨特征高度相似,间接说明了现在的日本人很可能就是当年徐福带去的童男童女们的后代。
虽有诸多证据表明徐福到达了日本,然关键性证据依旧匮乏。
如果秦始皇的皇陵中能发掘出日本的文物,那么徐福到过日本的事情应该就可以被坐实了。
至少可以说明在中国秦朝时就已经和日本有过交流。
有人可能会疑惑,既然日本人从古至今都承认徐福到过日本,为什么还不可信呢?难道日本还会撒谎说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不成?
还真有这种可能。
因为古代的日本是极度崇拜中国的,尤其是日本的贵族,都是以自己的装扮,言行举止模仿中国为荣。
日本的很多著名建筑也是对中国建筑一比一的复刻。但是你再怎么学,毕竟都是山寨货,不是真的。
于是就有日本人发现了徐福这个可能和日本有联系的人。
只要证明徐福当年出海来的就是日本,并且留了下来,那么日本人不就不用再装作是中国人,而是真正的中国人了么?
日本当年完全是可能出于这样的心态,开始从官方到民间广泛祭祀起徐福的。
既然秦始皇陵是关键,那么发掘不就好了么?没那么简单。
咱们现在看到的兵马俑,可不是它们原本的模样,原本的兵马俑那是有颜色的。
但是兵马俑在出土后,表面的彩绘迅速氧化褪色。兵马俑还算好的,起码东西还留着,只是颜色掉了。
要是地宫里还有丝绸、壁画这类文物,很有可能一见到光就坏掉。
目前全世界都还没有研究出技术可以攻克这个难题,有效的保护这类文物。
根据《史记》记载地宫“以水银为江河”,现代物探已证实封土堆汞含量超标300倍。
挖掘后,这些外溢的汞蒸气也会对文物造成极大的破坏,还可能威胁到考古人员的生命危险。
以前流行过一个都市传说,说是埃及法老的诅咒,说进过埃及金字塔的人后来都死了,就是因为法老的诅咒。
但真实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古墓中空气不流通,与世隔绝,所以有几千年前的病毒留在了里面,现代人没有抗体。
当然,这是很极端的情况,更现实的问题是文物在地下已形成稳定的微环境,挖掘会打破这种平衡。
青铜器在缺氧环境中缓慢锈蚀,一旦暴露可能加速解体,竹简、木牍等遇空气也会碳化粉碎。
我国对帝王陵墓的挖掘也有严格的规定,只允许抢救性的发掘,目前秦始皇陵也保存完好,并没有要发掘的必要。
1956年时,我们就因为仓促地发掘了导致大量丝绸碳化、棺木变形,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所以以目前的情况下,未来的几十年里都不会对秦始皇陵进行发掘,日本的历史暂时也不会改动了。
参考资料:
1、徐福东渡及其象征性意义——《黑龙江史志》 2011年第7期5-7,共3页
2、徐福在日本的传承和信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9-60,共2页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