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有糖友问:"大夫,平时聚会能喝点酒吗?"看着桌上的白酒、红酒、啤酒,不少人心里犯嘀咕。
有人觉得喝酒能降血糖,有人听说红酒对身体好,还有人自认为血糖控制得不错,偶尔喝点应该没事。
这些想法到底对不对?今天咱们就把糖尿病和酒的关系说清楚,别让一时的侥幸害了自己。

很多人觉得啤酒度数低,喝着像饮料,应该比白酒安全。这是最大的误区。
啤酒里含有大量麦芽糖,喝进肚子里会迅速升高血糖。一瓶500毫升的啤酒,相当于吃了两个馒头的碳水化合物。
血糖先飙升后骤降,这种过山车式的波动对身体伤害极大。刚喝完那会儿血糖蹭蹭往上涨,等酒精开始代谢,血糖又会急剧下降。

特别是晚上喝完啤酒睡觉,半夜就可能出现低血糖,人迷迷糊糊醒不过来,家人还以为是醉酒,实际上可能已经处在危险边缘。
啤酒肚也不是白来的。啤酒热量高,喝多了容易发胖,而肥胖会加重胰岛素抵抗,让血糖更难控制。
有些人本来血糖还能勉强维持,长期喝啤酒后体重上去了,药量也得跟着往上加。

吃烧烤配啤酒更是雪上加霜。烧烤本身油脂含量高,再配上啤酒,血糖、血脂、尿酸全都会升高。
好多痛风发作的患者,都是烧烤啤酒一顿下去第二天就疼得走不了路。
糖尿病患者本身代谢就有问题,这样吃喝简直是在给身体找麻烦。

不少人以为白酒是纯粮食酿造,不含糖,喝了不会升血糖。这话只对了一半。白酒确实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但高浓度的酒精会严重干扰肝脏功能。
肝脏是维持血糖稳定的关键器官。晚上睡觉的时候,身体不进食,血糖全靠肝脏释放储存的糖原来维持。
喝了白酒之后,肝脏忙着分解酒精,没空释放糖原,血糖就会往下掉。

这种低血糖特别隐蔽,可能发生在喝酒后8到12个小时。
打胰岛素或者吃磺脲类降糖药的患者更危险。这些药物本身就会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
晚上喝完白酒,药物作用还在,肝脏又不能正常工作,血糖双重下降,人在睡梦中就可能出事。

有些人喝完白酒后测血糖,发现比平时还低,心里还挺高兴,以为酒精能降糖。这种想法害死人。
血糖低不是因为病情好转,而是代谢出了问题。
长期这样下去,血管受损加重,各种并发症提前出现。

空腹喝白酒更严重。没有食物垫底,酒精吸收更快,对肝脏刺激更大,血糖掉得也更猛。有些人为了不影响血糖,特意不吃饭就喝酒,结果反而更危险。

市面上流传着"红酒软化血管""红酒抗氧化"的说法,不少人把红酒当成保健品,每天都要喝两杯。这完全是商业宣传。
红酒里确实含有白藜芦醇等抗氧化物质,但含量低得可怜。想靠喝红酒摄入足够的抗氧化成分,得喝到酒精中毒。
那点可能的好处,远远抵不上酒精带来的伤害。

酒精代谢产物乙醛是明确的致癌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糖尿病患者血管本来就脆弱,再受酒精刺激,心梗、脑梗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好不容易把血糖控制下来,结果因为喝酒导致血管问题,这不是得不偿失吗?
即使要喝红酒,也必须严格限量。每次不超过100毫升,大概就是平时喝水的小半杯。

喝的时候必须在饭后,不能空腹,旁边最好有人陪着,万一出现低血糖能及时发现。
有人觉得进口红酒更健康,价格贵的就安全。这都是心理安慰。
不管什么品牌、什么价位,只要含酒精,对糖尿病患者的伤害就存在。

很多人不知道,糖尿病患者喝酒后最大的风险不是醉酒,而是低血糖。
酒精抑制肝脏释放糖原,这个作用可以持续十几个小时。
白天喝酒,晚上睡觉的时候可能发作;晚上喝酒,第二天早上可能出问题。

低血糖的症状容易和醉酒混淆。心慌、出汗、头晕、嗜睡,这些表现两者都有。
家人看着患者躺在床上呼呼大睡,以为是喝多了,实际上可能血糖已经掉到了危险水平。
等发现不对劲去医院,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夜间低血糖特别危险。
人在睡眠中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醒不过来。大脑长时间缺乏葡萄糖供应,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严重的直接导致猝死。
每年都有糖尿病患者因为喝酒后低血糖去世的案例。

用药的患者更要警惕。胰岛素、格列美脲、格列齐特这些药物本身就有低血糖风险,喝酒后风险成倍增加。

说了这么多风险,有人会问:"那我真的一点都不能喝吗?"最安全的做法当然是滴酒不沾。
如果遇到推不掉的场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选择酒的种类要慎重。三种酒里相对来说红酒风险最小,但也必须控制在100毫升以内。

白酒如果非喝不可,选择低度的,不超过30毫升,大概就是一小杯白酒杯的量。啤酒最好不碰,实在要喝也不能超过半瓶,而且必须是淡啤。
喝酒的时间和方式很重要。饭吃到一半再开始喝,让食物在胃里垫底。
喝酒过程中要不断补充水分,加快酒精代谢。喝完酒不能立刻睡觉。至少要醒着待两个小时,期间测一次血糖。

家人必须知情。告诉他们自己喝了酒,睡觉时要多注意观察。
如果出现大汗、叫不醒、脸色苍白这些情况,不要以为是醉酒,立刻测血糖或者送医院。
血糖控制不好的时候坚决不喝。空腹血糖超过10,糖化血红蛋白大于8,这种情况下喝酒就是在玩命。

身体代谢已经紊乱,再加上酒精干扰,出问题的概率太高。
有并发症的患者也不能喝。肝功能异常、肾功能不全、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这些情况下喝酒会加速病情恶化。
有些人觉得少喝点没事,但身体已经很脆弱了,经不起折腾。

啤酒升糖快,白酒伤肝脏,红酒也不是保健品。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彻底戒酒,别拿健康开玩笑。
如果实在躲不过去,记住几个原则:能推就推,能少喝就少喝,喝的时候做好防护,喝完后严密监测。
血糖控制这件事没有侥幸,不要等到出了问题才后悔。

信息来源: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 中华预防医学会
5. 中国营养学会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