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子"耿飚:一把大刀猎杀猛虎,给主席送虎肉,开国成外交大使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彬彬

编辑| 黎莉

前言:

在枪林弹雨中杀敌无数的人不少,但能徒手挥刀猎杀猛虎的,将军中唯有一人——他就是“猛子”耿飚。

青年时,他用一把大刀与猛虎生死对决,事后竟亲手将虎肉送给毛主席当礼,震惊全场。

可谁能想到,这位“拼命三郎”式的硬汉,后来却转身成为共和国的外交使者,西装革履、舌战群儒。

他是如何完成从战场到外交桌的惊人转身?

乱世英雄出少年,习武强身卫家国

1909年,湖南浏阳。

一个初春的夜晚,茅屋内烛光摇曳,婴儿的啼哭划破宁静。

这个名叫耿飚的男婴,就这样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个看似平凡的孩子,日后竟会成为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

耿飚的父亲耿楚南,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侠士。

年轻时,他曾凭借一身好武功,被选拔入皇宫担任侍卫。

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耿楚南不仅见证了大清王朝的风雨飘摇,更在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逃途中,表现出色,获御赐"虎头双钩",成为谈论一时的大内高手。

有其父必有其子。

耿飚自小就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习武。

当别的孩子还在家中嬉戏玩闹时,耿飚却每天凌晨就起床练功。

汗水浸透衣襟,双脚磨出老茧,但他从未喊过一声苦。

父亲望着儿子挺拔的身姿和坚毅的眼神,心中溢满骄傲。

他知道,中华武学终会在这个少年身上绽放异彩。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本是大户人家的耿家,因时局动荡而渐渐没落。

到耿飚少年时,一家人甚至沦落到住在祠堂。

生活所迫,耿飚不得不辍学,到当地的矿场做工维持生计。

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微薄的工资,让他倍感命运的不公。

尤其是一次矿难,数十名工友被困井下,情况危急。

耿飚和舅舅奋不顾身地想要营救,却遭到矿主的冷酷无情。

眼睁睁看着伙伴们被活活埋在废墟,愤怒和不甘在耿飚心中燃起熊熊烈火。

就是在那一刻,他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劳苦大众争一个公道。

壮志凌云忠心向党,游击队长威名远扬

从小耳濡目染革命思想的耿飚,在舅舅的引导下,很快接受了共产主义理想。

1928年,年仅19岁的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凭借过人的胆识和身手,耿飚很快成为浏阳游击队的队长,带领战士四处出击,斩敌无数。

战场如同修罗场,枪林弹雨中生死难料。

但每当危急时刻,耿飚总能冲在最前。

他手持一柄大刀,所向披靡,无坚不摧。

无论面对多么凶悍的敌人,他都能以一当百,来去自如。

那矫健的身姿宛如虎豹,令敌人闻风丧胆。

"耿猛子"的名号不胫而走,成为游击战中一个响亮的符号。

毛主席也听闻耿飚的英勇事迹。

多年后,他曾不无感慨地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像耿飚这样的将领,不仅是我军一宝,更是民族的栋梁啊!"或许正是看中了耿飚的勇武和忠诚,党中央在抗战爆发后,委以重任,让他去陕北担任留守兵团的旅长。

乘风破浪奋前行,砥砺前行浴血缔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国难当头,耿飚坐不住了。

他执意要奔赴前线,手刃日寇,为国雪恨。

面对耿飚的请战,毛主席和朱老总耐心开导,让他明白守土抗战的重要性。

耿飚恍然大悟,毅然接受命令,留守陕北,誓死捍卫革命根据地。

在艰苦卓绝的陕北生活没有难倒耿飚。

他带头挖窑洞,动员群众开荒种地。

为解决部队的吃饭问题,耿飚还率领战士上山打猎。

利用野兔做诱饵,他们设陷阱捕获了不少狼、狐狸等猎物。

而最令人称奇的,是耿飚赤手空拳对付猛虎的惊人壮举。

一次,他和战士追踪一只伤人老虎,却不幸失足掉入陷坑。

千钧一发之际,耿飚飞身一跃,骑在猛虎背上,眨眼间扭断了它的脖子。

把虎尸扛回驻地后,他二话不说,剥了皮,取了肉,直奔中央军委大院。

领导们正在开会,突然看见一个彪形大汉抗着比人还高的老虎进来,都惊呆了。

而耿飚只是憨憨一笑:"这山珍野味,主席和首长们尝尝鲜!"就这样,一个勇猛威武的"耿虎"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人心中。

天地大美伉俪情深,匹配相知从此不离

在革命洪流中,耿飚收获的不仅有荣誉和赞誉,还有让他魂牵梦绕的知己红颜。

那是在陕北根据地,一次偶然的相遇,让耿飚对赵兰香一见倾心。

这位女教师不仅温柔贤惠,而且才华横溢。

在斗转星移的岁月里,他们携手相伴,共同进步。

追求心仪女子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赵兰香的父亲,一度对这门亲事颇有微词。

但耿飚并没有气馁。

他用真挚的情感感化了未来岳父,用不离不弃的承诺打动了爱人。

两颗炽热的心紧紧相系,从此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即便后来天各一方,夫妻俩仍是心心相印,用书信传情。

不论战场如何变幻,耿飚都能在妻子的鼓励中找到力量,化险为夷,无往不胜。

卸甲腰间著锦袍,化戎装为笔墨谱新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耿飚人生的新篇章。

从戎马倥偬到外交舞台,他完成了一次惊人的角色转换。

为祖国四处奔走,为民族利益据理力争,都需要过硬的外语能力。

而这,恰恰是从未接触过外语的耿飚的软肋。

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与妻子一起,发奋苦学,只用了三个月,就掌握了基本的外交词汇,用半年时间,就能与外国使节侃侃而谈。

在一次次谈判中,耿飚以真挚的情感和犀利的言辞,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

耿飚还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者。

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他就远赴中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播撒友谊的种子。

从伊朗到叙利亚,从埃及到沙特,处处都有他奔波的身影。

正是凭借这种开拓进取的精神,耿飚为新中国赢得了广泛的国际支持,为民族复兴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

结语

烽火硝烟散尽,硕果丰盈满枝。

2000年6月,91岁的耿飚安详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他的一生,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从戎马倥偬到外交舞台,从血火硝烟到谈笑风生,耿飚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在历史的天空划过一道亮丽的弧线。

今天,我们缅怀这位伟大的战士,不仅要铭记他的丰功伟绩,更要继承他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新的征程上,再创时代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猛虎   陕北   浏阳   戎马倥偬   外交   枪林弹雨   大刀   大使   战场   战士   惊人   父亲   主席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