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耳畔,满城烟火已冷。行于旧巷,膝下无忧,却难免指尖落寞。三十岁后,四十年再,人生已习惯波澜不惊,偶尔也会在清晨的凉意里,悄然感知那份孤独。
曾以为温情可以一路生长,如梅花北窗,不惧霜雪。却总有那么几回,一只手伸出去,是空荡的风,冷冷地嘲笑着我们的天真。可这人世间,最容易捂不热的,不是冬天,是心。
“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容若轻叹。我们的年龄让步于沧桑,往昔情意简直能点亮漫夜,却无法在今日燃起旧火。身边的人各自忙碌,朋友圈里的笑语,早已隔了一层不冷不热的玻璃。何处觅真心?
父母白发渐浓,家中子女已远。那些日日奔波的脚步,才是年轮的刻痕。你我都懂,《红楼梦》里贾母垂泪,叹流年易逝:“寄言众儿孙,身后莫贪恋。”物换星移,不过一场浮世幽梦。
年轻时向外求焰,如今才明白,捂不热的手不必强握。学会宽容,学会割舍,把余温留给自己。心冷的时候,找老友喝茶,翻翻泛黄的书页,任记忆在指尖滑过。那是安慰自己的方式,如鲁迅所说:“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傍晚归家,炊烟袅袅。回到老屋,有熟悉的木椅,有相伴的影子。也许并没有太多华丽言辞,但一碗温汤、一句叮咛,就是取暖的那口袋。尘世烦躁,不过是饱尝人情冷暖后的淡然和明了。
秋叶无声落地,犹如我们步履渐慢。多少次捧住一段情,捂它温热,却终究抵不过岁月的森寒。正所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不必责怪过往,学着与自己和解,更要细心呵护手里的希望。
人生路长,世事更迭。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祖辈在午后阳光里晒豆子,邻里问好,犬吠门前。“柴扉未闭,归人已至”,哪怕无人回应,也该学会微笑,把喜悦存进心房,不让空虚占领人生。
走到中年以后,很多话无需言表。冷暖自知,把插回口袋的手捂热,便是最高的善待。或陪孩子游园,或与老友闲谈,或者静静躺在老照片里发呆。那些看不见的温情,都在悄然滋养着内心。
俗语云:“心安即是归处。”哪怕外界荒芜,只要心里有一点火苗,便能驱逐冬夜的寒冷。正如三毛所写,“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不要强求别人的温度,把平凡生活过得精致,即是最大的幸福。
捂不热的手,且让它回到自己的怀里吧。尘世奔忙,中年已至,于淡然中寻暖,于自省中见光。适时放下,也是一种修养。珍惜口袋的温度,喜欢丝丝入扣的坦然余生。
愿此去岁月,有花有酒有故人。独自取暖,也能暖了心田。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