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是用塑料做的,不能吃了?

紫菜看起来像塑料,但真不是用塑料做的!

很多人之所以会对这个谣言信以为真,主要是因为泡开后的部分紫菜确实展现出了与我们日常认知不符的韧性。其实,这种“像塑料”的错觉,是由紫菜自身的特性决定的。

紫菜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琼胶,是一种具有凝胶和持水特性的多糖。正是这些多糖成分,使紫菜在吸水膨胀后呈现出一定韧性和弹性。

市面上常见的紫菜主要包括坛紫菜和条斑紫菜2个品种。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的紫菜多糖含量、细胞壁结构和纤维素比例差异较大,这会直接影响口感和韧性。

就像韭菜分头茬和二茬,紫菜在生长期内也可以被多次采收。第一次采割的紫菜被称为“头水紫菜”,藻体最细嫩,口感最佳,营养价值也相对更高。之后随着采收次数递增,纤维素、半纤维素和琼胶等细胞壁成分的积累使坛紫菜藻体变厚,使紫菜的硬度和咀嚼性逐步增大,从而使得坛紫菜的口感品质变差。

那些在视频中显得特别有韧性的紫菜,很可能就是采收茬次靠后的紫菜,虽然食用性稍差,但仍然是真正的紫菜,并非塑料。

泡发紫菜的水温也会影响其口感。现有研究显示,较高温度有助于多糖溶解,因此用温水或热水泡发更易软化紫菜,口感也会更好。

官方抽检无“塑料紫菜”案例

谣言流传最广的2017年,北京市食药监局曾对市场上随机购买的45个紫菜样品和3个塑料薄膜样品进行了专业鉴别。通过氨基酸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多种技术手段检测,结果清晰地显示:紫菜拥有复杂的细胞结构和丰富的蛋白质,而塑料袋断面致密,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

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官网上,自2014年截至目前录入的700多个紫菜制品的样品抽检中,合格率高达99%以上,纯紫菜的合格率100%,紫菜制品不合格项目为微生物或过氧化值超标,从未发现任何一例用塑料冒充紫菜的情况。

成本核算:造假无利可图

从经济角度看,用塑料袋造假紫菜是一笔稳赔不赚的买卖。

我国紫菜养殖规模化程度高,紫菜本身价格亲民。而将废旧塑料袋回收、清洗、粉碎、再加工成能模仿紫菜形态和颜色的薄片,其工艺复杂度和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紫菜。

更何况,塑料有刺鼻的化工气味,不溶于水,入口口感与紫菜有天壤之别,极易被消费者识破。最重要的是,塑料不能食用,一旦被查处,违法成本巨大,任何企业都不可能为了微薄利润冒此风险。任何一个理性的商家都不会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高成本、高风险的造假行为。

来源:科学辟谣、光明日报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美食   紫菜   塑料   口感   多糖   细胞壁   韧性   纤维素   塑料袋   样品   氨基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