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饮出海加速,北美成为新阵地。
最近,悸动美国曼哈顿店高调营业,“饮品+轻烘焙”引爆当地市场。纽约其他门店最高日销破2万美元,焦糖可颂蛋挞贡献四成营收。
在竞争激烈的美国市场,他们如何“开一家火一家”?
中国茶饮在纽约爆单!
日销2万美元,蛋挞成“隐藏王牌”
中国茶饮正掀起新一轮出海热潮!
今年以来,饮品圈几乎每月都有“进军美国”的消息传来,瑞幸、霸王茶姬、奈雪、茶百道、沪上阿姨等纷纷官宣美国首店,而喜茶、茉莉奶白、悸动等率先在美国开店的品牌也在加密布局。
8月15日,悸动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唐人街的门店正式营业了。据前方消息,开业当天大排长龙,甚至造成了街道的短暂拥堵,场面十分热闹。
据了解,这是悸动在美国纽约的第3家门店。2024年10月,“TEAPULSE悸动”亮相美国,在纽约皇后区的法拉盛和Bayside先后开店,每家店都掀起了打卡风潮。
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分享探店经历:“等了两个多小时才拿到饮品。”
“单店平均日出杯量都超过了1000杯,单日最高营业额突破2万美元。”悸动海外负责人透露,“开好一家海外店,可以比肩国内50家门店的业绩。”
仔细观察发现,悸动在美国的门店,从店型到产品,都与国内大为不同。
比如门店形象更强调时尚、简约与国际化元素的融合;门店面积在50~100平方米,增设堂食空间。
令人意外的是,焦糖可颂蛋挞是很多当地消费者的必点品,成门店隐藏王牌。有华人表示:“冲着奶茶去的,结果被蛋挞惊艳到了。”
悸动海外负责人也证实了这一点:“目前蛋挞产品贡献40%销售额,一天最多能卖2000个。”
不仅如此,悸动在纽约扩张势头正猛。官方透露,另有5家门店正在筹备中,很快就能面市。
在行业公认难做的美国市场,他们如何“开一家火一家”?
在美国主流市场站稳脚跟
“全面本土化”到底怎么做?
深入了解后我发现,悸动在海外取得好成绩并非偶然。
在进入美国市场之前,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准备工作,从2023年就开始筹备。“要在这个成熟的市场立足,必须进行全面的本土化改造。”
1、组建当地运营团队,把自己当“美国公司”
首先是在当地组建运营团队,深入了解美国市场特点,针对性制定运营策略。
“我们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为一家美国公司。”悸动海外负责人解释道,“这意味着我们的品牌名称、店面设计、产品口味都要符合美国市场的特点。”
“这条路虽然难走,但能让我们更懂主流客群的需求,明确该提供怎样的产品与服务。等到后期加速扩张时也会走得更加稳健。”
2、聚焦高势能城市,从亚裔聚集区过渡开店
与国内聚焦下沉市场不同,悸动在美国选择高调登场,全力攻克商业集中度高的纽约。
然而直接瞄准当地的主流消费群体,风险不言而喻。悸动则采取循序渐进的市场拓展策略。
前两家店选址都在纽约亚裔聚集区,以此进行市场测试。不断收集反馈信息,积累运营经验,取得良好市场反馈后,才向主流市场进军。
“开一家就要成一家”。接下来悸动要开的5家新店,有4家都在曼哈顿,足见其打透纽约市场的决心。
3、精简菜单,突出中国茶饮特色,增加轻烘焙
在产品上,悸动也进行了大胆创新。
“我们在前期调研时发现,美国市场与国内差异巨大。国内每个品类几乎都能诞生大品牌,而美国消费者更倾向于多元化消费,追求丰富的体验。”悸动海外负责人说。
基于此,悸动采取了“饮品+轻烘焙”模式,增加蛋挞,提供堂食空间。
饮品线弱化“仙草”标签,与国内丰富的SKU相比,菜单精简至16款左右,涵盖果茶、轻乳茶、经典奶茶、芝士茶等品类,在地化产品占比20%~30%。
在保留中国茶饮特色的基础上,根据美国人的消费偏好调整杯量和甜度,“柠檬茶在饮品中销售占比达到40%。”
悸动美国门店菜单
接下来,悸动计划融合太妃糖、焦糖、肉桂等当地元素打造特色饮品,还将推出甜甜圈等更符合当地饮食习惯的烘焙产品。
4、重仓供应链降低成本,为日后发展打下基础
此外,悸动还前置海外供应链建设。
“美国的成本结构与国内不同,人工、物流、仓储等成本远高于国内,所以我们花大力气在当地建设供应链和中央工厂,以提高整体毛利。”悸动海外负责人表示。
具体来看,烘焙产品由统一工厂制作,用冷链物流车配送至门店;同时引入自动化茶饮设备,2人即可支撑高峰时段生产线,不仅提高了门店效率,也大大降低了新员工培训难度。
正如负责人所说:“后端越完善,前端运营越轻松。目前供应链能支撑纽约地区50家门店的稳定运营。”
出海不是简单复制
而是重做一门生意
早在2016年,悸动就开启了出海征程,陆续在菲律宾、老挝、日本、英国等国家开店。
如今,其在美国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与积累的宝贵经验,将反哺其他海外区域,助力全球稳健扩张。
茶饮出海从来没有捷径。悸动的实践证明:在海外做生意,不是简单地把国内产品复制过去,而是全面本土化,找到符合当地市场的门店模型。
放下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以谦卑和空杯的心态尊重当地的消费需求。
“不少中餐品牌出海遇到挑战,往往是因为决策团队可能只是到当地考察过几次,就觉得摸清了市场。”悸动海外负责人坦言,隔着时差和文化差异做判断,容易忽略很多细节,风险自然就高了。
另外,前两年国内品牌扎堆东南亚,竞争加剧。“北美市场门槛虽高,但消费力和市场潜力巨大,意味着更大增量。”悸动海外负责人表示。
中国茶饮作为中国茶的载体,既是一座文化传播的桥梁,也是一种持续的商业力量。
可以预见,随着像悸动这样在海外站稳脚跟的品牌越来越多,中国茶饮真正走向世界,只是时间问题。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