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内蒙古甘其毛都口岸那地,在那戈壁滩上机器轰轰响着,铁轨跟热浪一块往上冒气,中蒙的第二条跨境铁路就在这正式开始动工——就这么一条9.91公里长的铁路,可两国竟然足足等了70年。
从1956年泽登巴尔与乌兰夫站在第一条中蒙铁路上的合影,到今天蒙古总统呼日勒苏赫亲临开工仪式,历史兜了个大圈,终于又回到了“铁轨外交”的起点。
但这次没那么多意识形态,有的是煤炭、口岸、GDP还有一份迟来的现实主义共识。
1956年是个特别的年份充满了激情,那一年中蒙之间开通了第一条跨境铁路,把中国的集宁和蒙古的乌兰巴托连接了起来。
在那冷战的时期,这根铁轨可不单单是用钢铁造出来的,它更是被政治给铸就的。
轨距用的是苏联标准1524毫米,车头拉的是政治同盟的象征。
好景没多久1965年中国把国内铁路的标准改成了1435毫米,这样就能跟国际接轨,原来那些“苏式”铁路就好像穿着一双不合适的鞋子一样,走起路来都扭扭捏捏的。
再后来公路成了新宠,铁路逐渐被边缘,蒙古的那些煤炭都是用卡车来运输的。
一年能运输5913万吨煤炭,可铁路运送走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剩下的那些煤炭,就全都得在那种砂石路上一颠一簸的。
你要说这听着像“现代版驼队”也不为过,而且煤炭运输损耗率高达10%-15%还有啥利润可言?
最不好的情况是:公路能够承载运输的力量只能够满足全部需求的60%。那剩下的部分?就只能依靠老天爷给饭吃,也就是得看天气等自然因素来决定了。
这么多年蒙古其实不是没想修铁路,但它担心一件事:修了这条线,会不会把命脉拱手交给中国?
到2024年那会美国开始对中国征收煤炭关税,接着局势就一下子变了,蒙古的对华出口份额,从2023年的82%,直接飙到91%。
你说它不急那是假话,于是一条“拖了70年”的铁路终于在2025年春天破土动工。
说实话这条铁路不长全长就9.91公里,可别小看它它就如同一根能够疏通经络的银针一样,直接将亚洲的能源大动脉连接起来了。
终点位于蒙古南戈壁的嘎舒苏海图站,该站距离塔本陶勒盖煤矿仅几公里的距离。
这个煤矿实实在在地说它的储量有64亿吨,要是把它比作一个“煤炭银行”的话那它就相当于亚洲的“黑金金库”。
铁路修好了之后原本每运送一吨煤炭得花费35美元通过公路运输,而现在只需要8美元就可以了。
你没看错运输成本砍了接近四分之三,更要紧的是铁路使用“双轨并行”的办法既存在宽轨也有准轨。
在跨越国境的那段地方,专门建造了一座长达6公里的桥梁,如此一来就能够省去花费时间去更换车辆装备的麻烦了。
也就是说原来需要花费四五个小时才能完成的过境操作,现在可以直接一次性通过,这效率就跟给传统物流加上了一个特别厉害的“涡轮增压”似的一下子就快起来了。
第一跃:蒙古GDP“抬头仰望星空”
铁路一通蒙古出口收入预计年增15亿美元,相当于全国税收的两倍,你没听错是“两倍”人均GDP有望突破1万美元。
想想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以前卡在卡车油箱和边检窗口,现在一根铁轨就可以解套,这不叫翻身仗,叫什么?
第二跃:中国能源的“新靠山”
2024年中国进口了4.3亿吨煤炭,在这些煤炭里有13.7%是来自蒙古的,不过等新铁路开通之后,蒙古给中国供应煤炭的能力能提升到每年1.65亿吨。
直接替代澳洲、印尼部分供货,而且蒙古煤炭含硫低、焦炭品质高,对中国的钢铁、化工行业来说是“优等生”,再加上价格便宜20%怎么选不言自明。
第三跃:甘其毛都的“口岸逆袭”
2024年这个口岸的货物运输量到了5000万吨之上,新铁路开通之后大概可以带动200亿元的产业投资,像煤焦化、萤石加工这类的产业园区就像雨后长出的笋子一样,一个个都显现出来了。
以前这仅有“经过这能赚到的钱”,现在得变为“能够在这持续发展的行业”,通俗来讲就是从“只是顺便路过一趟”改成“在这安家落户”。
隐忧与博弈铁路通了,政治就通了吗?纸面上看这条铁路“稳赚不赔”,但现实哪有那么简单,蒙古国内就有不少反对声音。
对此蒙古执政党给出了一个回答:“铁路建成后,电价将下降40%。”而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更是“看着难受”。
他们本来打算拉蒙古加入那个“矿产盟友计划”,弄些稀土,弄些钴矿,顺带把中国的资源优势给削弱一下。
现在铁路一开中国拿到的是“优先购买权”。美国智库直言:“这意味着中国将控制蒙古煤炭出口的优先级。”你问我怎么看?我只能说:有本事你也来修条铁路。
70年前一条冷战铁路,见证了意识形态的联姻。70年后一条能源铁路,写下了现实主义的章程。
从政治到经济,从公路到钢轨,从“看天吃饭”到“准点发车”,中蒙之间这条9.91公里的铁轨,不只是两国之间的连接,更是亚洲能源版图上的一道新脉络。
当蒙古总统说出“这是我们的发展之路”的时候也许他没预想到,这句话能够跨越沙尘,到达千里之外。
读者朋友们你觉得这条铁路真能让中蒙“双赢”吗?评论区见。
信息核实与资料说明:本文数据与事件引自新华社、人民网、财联社等权威报道,时间节点(1956年通车、2025年5月14日开工)及项目数据均源自中蒙官方发布与统计年报。内容不含主观虚构,确保资料可查、时间精准。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
更新时间:2025-05-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