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铁道游击队创始人,抗战胜利却叛变投敌,建国后被捕结局如何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相信许多人都听过这动人的旋律,而这句歌词便来自于电影《铁道游击队》的主题曲。

电影中的故事并非虚构,而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来。从1938年到1945年,铁道游击队以临沂——枣庄段铁路和枣庄——台儿庄段铁路为轴线,以人民群众的支持为基础,在鲁南地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期斗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但如果研究过铁道游击队的历史,就会发现一个重要人物在电影中被隐去了,此人正是铁道游击队最早的队员、创始人之一的徐广田。《铁道游击队》小说的作者刘知侠在创作过程中把徐广田的事迹分配给了其他角色,这一人物也就没有出现在小说和电影中。而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徐广田叛变了。

时间回到1946年夏天,刘知侠正在奋笔疾书,准备创作一本以铁道游击队为主题的小说。为了这次创作,刘知侠可不仅仅是进行了几次采访那么简单。他不但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微山湖根据地,还和铁道游击队的队员们同吃同住了几个月时间,充分感受他们的生活,从而得到了大量创作灵感。

可就在刘知侠创作“徐队长劫军列”故事的时候,徐广田叛变投敌的消息传了过来,令他大吃一惊。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在根据地的时候游击队队员们是如何称赞徐广田的:勇敢、豪爽,讲义气,为了掩护战友撤退敢孤身对抗鬼子,是标准的“好汉”。这么一位令人敬仰的英雄,怎么就叛变了呢?

更尴尬的是,徐广田叛变的事情已经传开,那以他为原型创作的故事还能发表吗,他还能算英雄吗?从如今保存的刘知侠创作手稿中就能看出他的纠结与无奈,英雄成了叛徒,他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处理徐广田的故事了。

因此尽管《铁道游击队》的创作1946年就已开始,但小说直到1954年才正式出版。这其中固然有刘知侠转而创作其他作品的原因,但徐广田的叛变显然也是重要因素。最终刘知侠找到了一种相对折中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将徐广田的故事“移植”到其他人物身上,这样他的事迹保留下来了,他本人则不再出现在小说中。

那么,徐广田究竟有何贡献?又为何叛变呢?最后结局如何了呢?

1937年底,日寇进犯山东,山东军阀韩复榘弃城而逃,将齐鲁大地的大好河山丢给了侵略者。但放弃抵抗的仅仅是韩复榘,山东人民从未停止过抗争,铁道游击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938年,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的洪振海和王志胜来到枣庄,在峄县建立情报站,这个情报站正是铁道游击队的前身。这支队伍最初只有两把短枪,十名青年,徐广田正是其中之一,铁道游击队正是以他们为核心建立起来的。

皖南事变后,铁道游击队迎来了高光时刻。由于蒋介石再次掀起反共高潮,悍然进攻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的大批干部被迫向北方转移。一路上他们既要面对日军的围追堵截,又要面对国民党军的明枪暗箭,可谓危险到了极点。

关键时刻,铁道游击队临危受命,担负起了掩护新四军干部转移的任务。他们熟悉当地地形和道路,又将日伪军换防规律摸得一清二楚,成功将干部们安全送往目的地。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叶飞都在这批干部中,铁道游击队的贡献有多大可想而知。

此外徐广田还多次袭击日伪军列,夺取日伪军的弹药补给。掩护部队突围时他也毫不含糊,总是让大家先撤,自己留下来断后。

正是因为掩护干部转移和袭击日伪军等一系列贡献,徐广田也多次被表彰。1943年,山东军区召开全省战斗英雄大会,徐广田被评为甲级战斗英雄,这也是后来刘知侠到微山湖根据地后重点了解徐广田的原因之一。

然而徐广田虽英勇,却也有一些缺点。抗日时他毫不含糊,但平时他容易感情用事,和同志之间也是斤斤计较,还曾在战利品分配问题上和同志产生冲突。他做事有很强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总想着自己出风头,这也让他非常在意得失,总是和别人比较。

并且徐广田还不愿意学习文化,不肯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只盯着眼前的事情。上级让他多学习,他却觉得“我是打仗的,认这些字有什么用”。这些问题长期积累下来,就为其叛变埋下了伏笔。

抗战胜利后,铁道游击队接受整编,大队长刘金山调任鲁南铁路局副局长,王志胜则成了办公室主任,另外还有不少人获得了提拔。而徐广田职位没变,依然是中队长。这就让徐广田很不满,他认为这是领导有意忽略他的功劳,让其他人爬到他的头上。

但实际上,上级这么做正是因为重视徐广田。徐广田这个中队名为“长枪中队”,这个长枪不是冷兵器长枪,而是步枪、狙击枪等枪身较长的枪支。这队伍可不一般,用的都是一水的日式装备,基本都是抗日时从鬼子那里缴获的,在当时算先进武器了。

因此上级考虑到这支队伍武器先进,内部又已经磨合成型,不忍心将其拆散,这才将其保留下来,没有整编,继续让徐广田当中队长。如果徐广田在这条道路上坚持下去,必然被重用,未来成为开国少将也是很有可能的。

可惜的是,徐广田却为短期利益所左右,没有理解上级的苦心,还多次公然抱怨。1946年上级又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去临沂学习,可他居然一气之下回了滕县老家。

当时全面内战已经爆发,国民党军正向鲁南挺进,而滕县正处于敌我之间的地带。鲁南军区意识到徐广田处境危险,很可能被敌人利用,立即派原铁道游击队副政委郑惕带一个连赶往徐广田老家,准备把他接回来。

可惜郑惕等人还是晚了一步,国民党特务发现徐广田意志动摇,意识到可以在这个昔日战斗英雄的身上做文章,便立即对其进行拉拢。徐广田一开始没有同意,但最终还是屈服于高官厚禄的诱惑,在郑惕等人到来前就跟着敌人走了。

此后敌人在临城大摆宴席招待徐广田,又任命他当特务连长,国民党趁机就此事大肆宣传,造成了恶劣影响。不过敌人实际上对徐广田也很防备,徐广田干了两个月连长就大失所望,坚决离开了。

但此时徐广田叛变的事情已经广为人知,建国后他因此被捕。因为徐广田为国民党做事期间并没有干什么出格的事情,两年后他又被释放了。只不过此时被视为叛徒的徐广田已经在社会上举步维艰,1960年他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有人说英雄与叛徒只在一念之间,但其实并非如此,影响这“一念”的是人长期以来的价值观,徐广田的个人英雄主义倾向和不愿学习的思想其实已经注定了他容易动摇。我们不应该因为他的叛变就否认他过去的贡献,同样也不应该因为他的贡献就对他的叛变轻描淡写。人性是复杂的,徐广田的经历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3

标签:游击队   铁道   枣庄   伪军   山东   掩护   国民党   创始人   上级   结局   贡献   英雄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