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1941年12月8日,日军进攻香港。抵抗仅持续18天,驻港英军投降,香港沦陷。三年零八个月的黑暗岁月里,是谁在坚持抗日?书写了怎样的英雄史诗?如今,这段历史又是如何被悉心守护的?新华社四集微纪录片《香港,不曾忘却的抗战记忆》,带你跨越时空,重温那些动人心魄的香江传奇。
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老战士林珍,8岁时加入游击队,成为一名“小鬼通讯员”。年幼的她常把情报卷成火柴棒藏在衣襟,或是混在水果篮里传递。由于灵活机变,她送的情报一次也没有被截获过。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香港抗战历史,今年已经90岁的林珍在历史遗迹与校园间奔走宣讲,成为讲述抗战故事的“火炬手”。“大家要努力,把抗战精神传承下来。”她说。
如今,“小鬼通讯员”林珍的故事还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走进香港校园。学生可以和林珍等抗战老战士AI对话,并在老师指导下,通过专题展板、练习册等配套资源,增进对抗战历史的理解。“我在她身上学到了爱国、坚韧与勇敢。”拔萃女书院中三学生陈霈琦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香港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统筹协调特区政府各相关政策局及部门举办系列纪念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丰富市民的爱国主义教育体验。
目前,香港已确立多处抗战纪念设施,其中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和斩竹湾抗日英烈纪念碑已被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香港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组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慧琼表示,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心和支持抗战历史的研究与弘扬,共同守护这段可歌可泣的民族记忆。
从史料的持续挖掘,到遗址的保护修复,再到宣传教育的不断深入……香江的红色记忆渐次被唤醒。三年零八个月,是香港沉重的苦难记忆,更镌刻着不屈不挠、同仇敌忾的英雄史诗。中华民族从苦难中走来,更在苦难中奋起。伟大抗战精神正穿越时空,成为激励中华儿女砥砺前行的强大力量。
编导:李俞辉、查文晔、李小卉
记者:查文晔、李俞辉、阎月巧
参与:许淑敏
摄像:许朗轩、刘展威、梁嘉骏
配音:王帅龙
包装:李小卉、邓冰雪、李俞辉
鸣谢:香港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香港拔萃女书院、香港天主教母佑会萧明中学、原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老游击战士联谊会
新华社音视频部
新华社亚太总分社
联合制作
更新时间:2025-08-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