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了个玩笑,第一个倒下的不是乌克兰,而是百年中立的瑞士?

| 果冉多

编辑 | 果冉多

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2025年8月初,瑞士联邦主席坐飞机去了美国,她的目标很明确,见美国总统一面,说说关税的事,但她没能如愿。

同一时间,瑞士手表出口商正在削减订单,制药巨头在裁员,银行家在撤资。这个曾经全球最稳定、最中立、最富有的国家,正在经历百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困境。

而导火索,竟然是三年前他们自己做出的一个决定:放弃中立,站队西方,制裁俄罗斯,谁能想到,第一个因为俄乌战争“倒下”的国家,竟不是战场上的乌克兰,而是这个山清水秀、几百年来刀枪不入的瑞士?

中立不是口号,是命根子

瑞士的“中立”不是盖的,是写在国家根基里的。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全欧洲默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说白了就是打仗你们别管我们,我们也不管你们。

这个状态维持了200多年,连两次世界大战都没让瑞士动摇过。可2022年2月28日,俄乌战争刚打了四天,瑞士政府就坐不住了。

他们宣布:将全面跟进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包括冻结俄方资产、关闭领空、限制交易……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连欧盟自己都愣了一下。

很多人当时还以为瑞士只是象征性表个态,结果发现,他们是玩真的。82.3亿美元的俄方资产一夜之间被冻结,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从此破了个大洞。

这个举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瑞士主动放弃了200年的中立地位。很多人当时没意识到这事的严重性,但后面发生的事,像一记记耳光,直接把瑞士打醒了。

很多人以为瑞士靠的是旅游和手表,其实错了。真正支撑瑞士繁荣的,不是雪山和钟表,而是金融。瑞士银行靠的是保密制度——不问来源、不查背景、不泄露客户资料。

这是全球富人最看重的东西。几十年来,瑞士吸引了全球35%以上的跨境财富,客户来自中东、亚洲、非洲、拉美,甚至欧美自己人也喜欢把钱往瑞士放。

可瑞士一旦对俄罗斯动手,事情就变了。金融的核心是信任,一旦破了口子,客户就会想:会不会哪天你也对我动手?

于是从2022年开始,资金开始出逃。一开始是俄罗斯客户,然后是中东客户,接着是亚洲客户。不到三年,光是私人财富就流走了4800亿美元。

瑞士银行业的市场份额,从35%跌到25%以下。新加坡和迪拜趁机崛起,新加坡2024年私人银行托管资产增长30%,迪拜更是直接放话:我们不查、不问、不限制。瑞士看着这些钱流走,根本拦不住。

银行倒了,产业塌了

金融出问题,接下来的就是银行危机。2023年3月19日,瑞士信贷宣布倒闭。这家银行创立于1856年,是瑞士的金融象征,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投行之一。

可就在一年之间,它的市值从400亿瑞郎跌到只值30亿,被瑞银集团紧急收购。收购之后,瑞银裁员上万人,160亿瑞郎的AT1债券直接被清零,投资者血本无归。

很多人开始质疑:瑞士金融系统到底还能不能信?但更大的危机还在后头。2024年,美国司法部盯上了瑞银,理由是涉嫌帮助俄罗斯寡头洗钱12亿美元。

调查一开,客户跑得更快。光是私人银行业务,就被提走了1200亿美元。到这一步,瑞士金融业算是正式进入“多事之秋”。

2025年8月,美国对瑞士核心出口产品开刀,宣布对手表、制药、精密设备等征收39%的惩罚性关税。这个比例远高于WTO规定的正常范围,说白了就是惩罚你,逼你站队还要收你“保护费”。

瑞士手表出口本来每年能赚200亿法郎,现在订单锐减,工厂裁员,失业率飙升。诺华、罗氏等制药企业也开始把供应链转移到亚洲,避免被美国继续“敲打”。

出口下滑,金融萎缩,瑞士经济开始进入衰退期。2024年3月开始,瑞士央行连续五次降息,到2025年5月,通胀率已经跌成负值,换句话说,就是通缩了。

通缩意味着消费减少,投资萎缩,企业不敢扩张,老百姓更不敢花钱。再加上瑞士法郎持续走强,本来就贵的瑞士产品,在全球市场竞争力更低了。

出口商一边哭诉没人下单,政府一边连夜开会降息,但效果非常有限。而更让瑞士政府焦虑的,是国际地位的“滑坡”。

美国不给面子,欧盟也不再把瑞士当“自家人”。中立国的身份没了,银行保密制度破了,经济下滑,外交孤立……瑞士人忽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了。

站错队,付出的代价太大

从头到尾,瑞士没有参战,也没有发一枪一弹。可他们却成了第一个倒下的。这不是巧合,是必然。中立,是瑞士最大的资产。一旦放弃,后果就不是“道德失分”,而是系统性崩塌。

瑞士本来可以选择观望,或者保持克制。但他们选择了最快的方式站队,还站到了最不稳定的一边。

更讽刺的是,他们本来以为这样可以换来西方的“保护”和“支持”,结果美国转身就开刀,连总统都不愿见他们一面。

瑞士国内也不太平。德语区普遍支持援助乌克兰,觉得站队西方是“道义正确”;法语区和意大利语区则更倾向于保持传统中立。他们认为瑞士不该插手别人的战争,更不该跟着美国起舞。

这种分裂情绪,已经影响到选举和政策讨论。一些政党要求恢复中立身份,另一些则坚持继续“融入西方”。政府左右为难,一方面要稳住经济,一方面要维持形象,还得哄好民众。

瑞士的教训太深刻,也太现实。他们以为自己可以靠“站队”获得安全,结果却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自主与信任。

在大国博弈中,任何小国都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底线。中立不是一种“回避”,而是一种智慧——不选边,就是不被利用;不站队,就是不给别人借刀的机会。

今天的瑞士,用自己的衰败告诉了全世界:没有战略独立的小国,永远只是别人棋盘上的棋子,这个玩笑,历史开得太突然,但也太真实了。可惜的是,瑞士人已经笑不出来了。

信息来源:总台记者观察丨瑞士“命运航班”踏上归途 对美关税紧急斡旋无果收场 央视新闻2025-08-07 07:51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8

标签:历史   乌克兰   瑞士   玩笑   美国   俄罗斯   银行   客户   金融   亚洲   手表   关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