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亿美元美债到期,美国要还不上钱了?网上这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吓得人以为金融市场要崩盘!可事实呢?新发行的美债被全球资金抢着买,压根儿没“无人问津”的说法。
别急,这事儿没那么吓人,但也藏着不少门道。
美债到底是怎么运转的?为啥总有人唱衰它?背后又有哪些风险?!
先说说这6万亿的数字咋来的?有人说是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有人拍脑袋一算,觉得“差不多”。
其实,稍微查查就知道,这是个彻头彻尾的乌龙。
整个美国国债的未偿余额目前也就36.2万亿,每年到期的不过8到10万亿,分散在12个月里,哪来的单月6万亿?这种数字,连基本常识都经不起推敲。
可为啥这类谣言总能刷屏?无非是抓住了大家对“美国欠债”的好奇心,点一把火,流量就来了。
要搞清楚美债会不会崩,先得明白它是怎么玩转的。
很多人一听“债务”,就联想到自己欠的房贷车贷,觉得欠钱得赶紧攒钱还,不然就得违约。
国家债务可不是这么简单。
美国的36万亿国债,压根儿不是靠财政收入一分一厘还清的,而是玩了个“滚雪球”的游戏——借新债还旧债。
举个例子,假设一笔500亿的国债5月到期,美国政府不会从国库里掏钱,而是4月再发一笔500亿的新债,拿新债的钱还旧债。
新债的期限可能定到三年后,到时候再发更新的债,如此循环往复。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拆东墙补西墙”?但这招在全球范围内是通行做法,不光美国,哪个国家都这么干。
国内前两年不也推出了地方债“化债”计划?本质上就是发新债把老债的还款时间往后推。
这游戏的关键在于:新债得有人买。
只要市场对美债有信心,资金源源不断涌入,美国就能一直“滚”下去。
那市场为啥对美债这么迷恋?一来,美元还是全球老大,买美债等于押注美元的信用;二来,美债号称“安全资产”,比炒股稳多了,哪怕收益不高,起码本金有保障;三来,美联储这尊“大佛”坐镇,真到了没人买债的地步,它还能亲自下场接盘。
说到市场信心,最近的美债市场可一点儿不冷清。
网上有些文章说美债“无人问津”,事实却完全相反。
4月22日发的一笔690亿的两年期美债,抢购热度高得惊人,资金申购额是发行额的2.5倍以上!啥意思?就是690亿的债,足足有1700多亿的钱等着买,连上一期的抢购热度更高,逼近2.7倍。
这哪是“没人要”,简直是“哄抢”!
不光美国国内的机构眼馋,外国投资者也忙着加仓。
2月的数据显示,中国增持了235亿美债,其他国家加起来更是推高了海外持债总额,创下8.8万亿的历史纪录。
全球资金为啥这么热衷?眼下市场预期美联储要降息,现在买高利率的美债,锁住收益多划算!再说了,美联储手里还捏着4.2万亿美债,真要市场出了乱子,它还能当“救火队长”,兜底流动性。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美债这雪球滚得顺,可也有些隐患。最头疼的是利息负担。
过去一年,美国光是付美债的利息就花了1万多亿,差不多跟军费持平!这还是因为美联储加息后,新债的利率水涨船高。
特朗普为啥老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过不去?除了想刺激经济,多少也因为高利率让政府还债的压力大了。
降息能减轻点负担,可美联储现在降息的步子慢悠悠,估计下个财年的利息账单还得涨。
还有个麻烦事儿,是美债的“安全资产”光环有点褪色。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搞得全球市场风声鹤唳,股市波动大,投资者有时候得卖美债套现去补股票仓位的窟窿。
这么一折腾,美债价格短期内忽上忽下,收益率也跟着晃悠。
长此以往,投资者对美债的信任可能会打点折扣。
那么,美债会崩吗?短期内,答案是:想都别想。
只要美元霸权还在,美联储能兜底,全球资金还得继续追着美债跑。
崩盘的谣言听听就好,别当真。
但长远看,美债的挑战也不小。
高企的利息成本、市场的短期波动,还有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都在考验它的“金身”。
对普通人来说,美债这事儿离生活好像挺远,但其实也有启发。
国家债务的“借新还旧”逻辑,某种程度上跟个人理财有点像。
欠债不可怕,可怕的是没人愿意借给你钱。
所以,保持信用、管好现金流,比啥都重要。
想投资美债的,也可以看看市场风向,比如现在利率高,买点短期美债或许是个稳当的选择。
美债的故事,还远没到结局。
全球资金的角斗场里,它依然是主角,但未来的剧情会怎么演,谁也说不准。
唯一确定的,是这出大戏还得继续唱下去。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