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一些人提出一个“新观点”——中国自古是韩国附庸国。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不是历史学术讨论,而是一次“史观作坊”的产出。问题不仅在于说错了,更在于很多人居然当真了。
渤海国被拉进“南北朝”;箕子朝鲜的史实被删改;连端午、泡菜也要改名换姓重新申遗。
当质疑“史书为何掩盖事实”时,真正需要追问的恰恰是:掩盖的是哪一段,编造的又是哪一段?今天我们不靠情绪说话,只看资料,三节课,拨开迷雾看清这场“文字的换血”。
渤海国,一个建都在中国吉林的政权,偏偏在韩国史书里“成了朝鲜历史的一部分”。谁写的?18世纪朝鲜实学派柳得恭先开了头,现代韩国史学家接着把它变成“南北国时代”的正统说法。
教材上写,新罗与渤海南北对峙,构成朝鲜历史的“南北朝”结构。听起来像那么回事?问题是——渤海的都城、王陵、官署遗迹全部在中国境内,韩国境内至今无一处渤海遗址。
这套“南北国史观”传入现代韩国教材后,开始影响大众认知。2015年韩国《国定历史教科书》正式加入渤海政权条目,并强调其“民族延续性”。
这不光是“渤海归属”的问题,更是一次史学上的“主权叠加”。用“史观换位”的方式,把一个中国历史政权改写为韩国地方史的一部分。
从历史定位来看,渤海自称“高句丽后裔”,但接受唐朝册封,自称“震旦属国”。开元年间,唐玄宗亲自册封其王,赐铜印绶带,年年纳贡,代代送使。这在《旧唐书》《新唐书》中记载明确。
韩国史学将这一宗藩关系淡化,突出其“自主外交”与“独立军事”,却略过了其对唐朝年号的使用、对中原皇帝的尊称、对官制制度的仿效。这样的“删减”,如果出现在论文中叫立场不同,但出现在教科书里,那就成了系统化历史误导。
一个历史政权被“搬进他国史观”,下一步连节日、服饰、风俗也开始“找祖归宗”。
2005年,韩国成功将“江陵端午祭”申遗,成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时强调“本土性”与“独立性”,回避与中国端午的历史源流关系。从时间安排到申遗话术,一步步“文化脱钩”操作就此开启。
资料显示,韩国江陵地区确实有端午习俗,但最早文献出现在高丽时期,且相关礼仪与中国宋明之制高度雷同。更重要的是,韩国端午祭以“祭山神、跳神舞”为主,不祭屈原,也不吃粽子,时间延长至50天,已与传统端午初五不同。
在国内外平台上,韩国学者用“地方性节庆”包装“国家级节日”,进而申遗为“韩文化代表”。这种路径并非孤例。
早在2003年,韩国开始推动“农历新年”改称“Lunar New Year”,并向海外移民社区推广该用法。“Chinese New Year”逐步被弱化为“中国人的新年”,“Lunar”则成为普适性标签。
与此同时,在服饰领域,汉服被称为“韩服的前身”,身穿汉服的中国人在海外被指责“穿了韩服”。语言系统中,“中国风”在某些韩国社交平台被统一改为“东洋风”。这些行为,不是文化演化,而是文化话语权的重新分配。
这种分配策略,并不止步于民间。韩国文化观光部于2020年发布的政策指南中,将“文化主权”列为国家形象建设的核心要素。申遗、命名、话语推广,一整套文化战术已成体系。
如果“申遗抢节”是策略,那“泡菜变遗产”就是一次失控的“文化操作事故”。
2023年,韩国媒体高调宣布“泡菜成功申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紧急发声:并未通过申遗,仅为候补,申遗对象为‘越冬泡菜文化’,并非具体食品‘泡菜’本身”。
问题出在哪?泡菜是一道菜,不是文化形式。韩国却把腌制行为与邻里协作、美食共享一起打包申遗,命名为“越冬泡菜文化”。而在媒体报道中,却简化为“泡菜成功入遗”,形成事实上的文化认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随后明确警告:若再提前发布未经审核的申遗信息,将对未来申遗资格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建议韩国政府更正公开说明,将“确定申遗”修改为“候补名单中”。
这一事件引发国际关注,也将韩国近年来的“文化主权叙事”推至台前。专家指出,从端午、韩服、泡菜到“东洋风”,韩国正试图通过符号重构建立“去中化文化体系”,其根源在于国家认同的历史焦虑。
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朝鲜半岛长期处于中华秩序、日本殖民与美韩同盟三重势力交汇中,民族情绪累积转化为对外来文化的高度敏感。
历史学者布鲁斯·卡明斯指出,这种情绪最终催生了一套“极端民族主义框架”,借助文化复兴弥补国家安全感的缺失。
但这套框架的逻辑困境也显而易见。一旦文化“剥离中国”成为基本策略,就难以解释韩服为何形制源自明制、农历为何沿袭中原、箕子为何出现在朝鲜神话体系中。
于是,只能靠删减史料、改写教材、包装节日,以“构造一个没有中国的历史”来回应“过去一直在中国体系内的现实”。
一段真实的历史,不怕被研究,也不怕被误解,就怕被拿来伪装成“正统”。历史讲证据,不靠申遗也不靠口号,靠的是真实与逻辑的双重回归。
韩国端午祭的起源与发展.光明日报.2013-02-18.
联合国警告韩国政府:再炒作泡菜申遗成功就出局.环球网.2013-11-11.
渤海国如何被强纳入朝韩史上的“南北朝”.-澎湃新闻.2016-04-15.
从周边视角来看朝贡关系.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第1期.
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被“偷走”?追溯韩国极端民族主义之源.界面新闻.2021-02-06.
更新时间:2025-07-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