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粮、冬入窖、春出酒。经过整个冬季漫长的发酵,初春时节酿成的美酒,总是格外香醇。近日,2025中国(宿迁)白酒之都文化旅游节拉开帷幕时。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认为,宿迁白酒产业蓬勃发展的最大底气在于品质,这份品质源于生态与酒企的完美融合。
“秀水”为源 保护治理双管齐下
作为三大湿地名酒产区之一,宿迁孕育了“洋河”“双沟”两大中国名酒,宿迁的酒离不开优质的水源。
“不同气候、土壤、水质等自然环境差异,造就了各地酒的独特风味。”洋河酒酿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新虎介绍,水源不仅是酿酒的基础条件,更是区分各地名酒特色的关键。洋河酒的绵柔特质,得益于宿迁清冽甘醇的水质。宿迁拥有“三河两湖一湿地”的生态系统,水域面积达2367平方公里。洪泽湖、骆马湖南北相望,京杭大运河、古黄河穿城而过,75万亩的洪泽湖湿地为酿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水源条件。“一泓清水”来之不易。多年来,宿迁始终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共治”,2017年以来,宿迁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创成了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入选了国家黑臭水体整治示范市。2024年,全市5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均值达标率100%,优Ⅲ水体比例96%,全市10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酿酒的水不仅要清,还要“好”。“地下水是酿酒的重要原料。”洋河股份酿造技术研究室副主任朱超介绍,相比自来水或纯净水,富含矿物质的地下水能让酒体更加醇厚,增加微量元素含量。2022年,《宿迁市洋河双沟酒产区地下水保护条例》出台,推动超采区综合治理,有序封填洋河地区41眼地下井,如今地下水年均开采量较2013年减少600余万立方米。同时在全国率先开展地下水水权交易改革,盘活水资源41.9万立方米,保障地下水位持续回升。据监测,通过系统治理,宿迁市洋河新区地下水埋深从2013年的54米回升至2024年的33.11米,年均恢复1.74米,地下水弹性储存量恢复约1500万立方米。据日前公布的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划定结果显示,宿迁市地下水超采区成功“摘帽”。
原粮筑基 “田间”“舌尖”全链质控
俗话说,好水好粮酿好酒,百年老窖储琼浆。“洪泽湖这边生态系统保存完好,土地肥沃,拥有富含多种矿物质的优质地下水资源。”朱超说,这里的粮食支链淀粉含量较高,蒸煮易糊化,酿出的白酒更加醇香绵柔。
除了洪泽湖湿地生态圈,洋河股份在东北三江平原、辽西地区、河北坝上草原等地建立了数十万亩原粮基地,形成了“从田间到舌尖”的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模式。洋河股份还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共建“洋河酿酒原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定向培育了专用高粱“洋绵9号”,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8%以上,单宁成分含量1.4%以上,更利于富集功能微生物和香味前驱物质,发酵产生的酚类化合物赋予白酒特殊的芳香。据朱超介绍,等到原粮成熟时,每一粒粮食入厂还要进行最严“安检”,历经5重关卡、56项检验指标考验才能投入使用,食品安全类指标更是国标规定的7倍。
洋河股份不断加强对原粮的科学培育和严格优选,把品质管控延伸至田间地头,建立起一套成熟科学的“育、种、收、储、运、用”标准化管理体系,确保了酿造专用粮的可持续标准化供给。
能源焕新 低碳体系驱动转型
近日,洋河酿酒101车间、洋河包装一车间成功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零碳车间认证,洋河股份成为行业首家打造零碳示范样板的白酒企业。
“洋河酿酒101车间是全流程纯手工的酿造,洋河包装一车间则是国内白酒行业机械化程度领先的佼佼者。”朱超说。早在2023年,洋河股份在新型技术研究、能源结构转型、水资源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持续发力,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白酒企业的碳中和之路。比如,洋河股份成为白酒行业首家引进建设沼气锅炉的企业,全年酒糟利用率100%,年创经济价值7800余万元。建设了47.34兆瓦光伏的发电项目,全年使用光伏电量3000万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7万吨,绿色电力占比30%以上,创建并应用了行业首家智能化能源感觉系统……
作为高度依赖生态环境的产业,白酒的酿造过程涉及土壤、水源、空气、微生物等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于酒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联东表示,洋河股份始终坚定围绕国家“双碳”战略,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综合利用水平,让绿水青山为酒业永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在绿色工业发展浪潮中主动出击、抢占先机。
更新时间:2025-04-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