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爸爸去哪儿》里那个戴草帽、拿喇叭、总是笑眯眯的“村长”李锐吗?
当年在电视上带孩子穿山越岭的他,如今却作为主角之一出现在了迪拜的飞行汽车发布会现场。
并且,他还顺手拿下了12亿元的大订单,让人一时间有些反应不过来:这还是那个综艺节目里温吞的主持人吗?
李锐到底是怎样实现主持人到创业成功的商人转变的呢?
10月12日,中国企业小鹏汇天的实车飞行演示在阿联酋迪拜举行,一辆宛如“陆地航母”的飞行汽车腾空而起,这是小鹏分体式飞行汽车在海外的首次公开有人驾驶飞行。
这场飞行展示是为签订单打前站,紧接着,小鹏汇天与阿联酋Ali&Sons集团、卡塔尔Almana集团等多家中东企业签下了600台的订单,按单价200万元算,合计约12亿元人民币。
迪拜几年成为许多科技出海的大舞台,中东国家近年来大力投资前沿技术,尤其是交通、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目的是要为“石油后时代”铺路。
它们对飞行汽车的兴趣,背后是对城市布局和能源转型的深层考虑。
而这些中东企业本身也不是泛泛之辈。Ali&Sons在阿联酋既是汽车经销商,也是工业巨头;Almana在卡塔尔深耕几十年,触角遍布能源、交通和高端制造。
这笔订单也刷新了中国飞行汽车在海外的最大批量交易记录。从一台飞行器的炫技,变成一整套产业链的输出,中国的“低空经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打入了高净值市场。
当然,订单能不能落地,产能是个绕不开的问题。小鹏汇天早在广州布局制造工厂,计划2026年实现“万辆级”年产能。
李锐出现在这场科技盛事中,确实让人意外。但其实,这步棋他布局已久。
早在几年之前,他就已经悄悄从湖南卫视离职,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
如今的李锐,不只是飞行汽车小鹏汇天的副总裁,还是小鹏汽车集团的副总裁、优必选机器人公司高级副总裁,同时也是一家AI教育企业大爱AI的董事长。要说他是“娱乐圈最懂科技的人”,真不算夸张。
他的这些头衔,覆盖了从飞行汽车、智能电动汽车、人形机器人到人工智能教育的多个未来产业。这些领域恰好是当下全球科技巨头争相下注的方向,也是资本市场重点关注的“明日之星”。
从主持人到科技高管,听起来跨度有点大,但李锐的优势恰恰在于他不是传统的“理工男”。他的资源整合能力、沟通力和公众影响力,在科技公司需要打品牌、讲故事、拓市场的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科技企业不只是搞研发,更要有人讲清楚“我们在做什么”,这方面,李锐显然是个行家。
他的跨界路径,也让我们看到一种新的趋势,传统媒体人不再是内容的搬运工,而是可以成为科技与市场之间的桥梁。
把视角从李锐个人拉远,这次迪拜之行更像是中国低空经济全面“出海”的一次试水。而且效果不错。
飞行汽车不再是个别企业的实验项目,而是国家层面重点支持的产业。根据中国民航局的预测,到2025年,国内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万亿元。政策上也逐步放宽空域使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加快落地。
小鹏汇天背后有强大的资本支撑。A轮融资超5亿美元,B轮及B+轮又拿下4亿美元,估值早已跻身独角兽行列,入选《2024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更有传闻称,公司有望在未来几年完成IPO,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
不过,飞行汽车这条赛道并不平坦。
从法规、安全、空域管理到基础设施,全球都还在摸索。欧美一些企业虽然技术积累深,但在落地层面进展却不如预期。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敢于快速试错,加上政策支持,反倒抢了先机。
中东市场的开放态度,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窗口。迪拜这次试飞,既是一次展示,也是一场信任的建立。
如果后续交付顺利,意味着中国低空经济产品有望在其他新兴市场复制这一模式。
而李锐作为其中的沟通者、推动者,他的存在恰好体现了一种新型角色的价值,让技术在更远的地方落地。
李锐从传统媒体到科技企业,从荧幕形象到商业实战,他把“跨界”做到了极致。
这场12亿订单的背后,是中国科技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全球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比起喧嚣的炒作,这种“闷声干大事”的路径,或许更符合中国科技崛起的节奏。
而李锐的转型证明了,个体可以不再被职业标签框定,只要眼光足够远、步子迈得准,你就能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
飞行汽车只是开始,中国的低空经济也只是刚刚起飞。未来,更多的人、资本、技术将涌入这个赛道。而像李锐这样敢于“跳出舒适区”的人,也许会成为推动变革的关键变量。
参考信息:拿下中东12亿订单,“村长”李锐霸榜热搜,回应:已从湖南卫视离职,正在创业中2025-10-16 19:51·极目新闻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