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北京城里流传着一个装修圈的传说,有家公司老板发现墙面有 2 毫米误差,当场砸掉重砌,12 万成本说扔就仍,这股较真劲儿让它成了中产家庭的装修首选。
如今,这个传说的主角东易日盛,却成了全国上千个家庭的噩梦,近两千户人家交了钱,等来的不是新家,而是停工的工地,1.63 亿血汗钱打了水漂。
谁能想到那个把 “精准” 刻进骨子里的行业标杆,会沦为卷钱跑路的代名词?这些被烂尾困住的家庭,又该去哪里讨回自己的安家梦?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男主角陈辉是建筑科班出身,懂技术,有股执拗的匠人劲儿;女主角杨劲,北大光华毕业,精管理,擅长运筹帷幄,两人相识七天闪婚,一个主内一个主外,简直是天作之合。
1996年,他们嗅到了中国住宅商品化的巨大风口,果断从工装市场杀入家装蓝海,公司名字也颇具巧思,东易日盛,取了陈辉的“东”(陈的繁体字有“東”)和杨劲的“日”(劲的繁体字有“勁”)。
那时的装修市场还是个草莽江湖,坑蒙拐骗是常态,东易日盛却祭出了“八级质量保障体系”,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行业里的“处女座”。
据说曾经陈辉发现一面墙有2毫米的误差,这远比国家标准苛刻得多,但他二话不说,当场下令砸掉重做,代价是12万现金,换来的却是在北京城里“一砸成名”。
靠着这股“砸墙”的狠劲,东易日盛迅速俘获了北京中产阶层的心,2000年,公司销售额就破了亿,几乎吃掉了北京三成的高端市场,此后更是势如破竹,挥师全国,请国际大牌设计师,专攻大户型和别墅。
2014年,东易日盛在A股敲钟,头顶“家装第一股”的光环,市值飙升。到2018年,营收超42亿,品牌估值近400亿,连小米和万科都抢着入股,所有人都觉得这家公司的未来,是一片星辰大海。
然而再牢固的商业联盟,也可能被情感的裂痕撕开,2021年陈辉与杨劲离婚,这不仅是一对“神仙眷侣”的散场,也成了东易日盛命运的巨大拐点,公司大权从杨劲手中彻底交给了陈辉。
或许是急于证明自己,陈辉掌舵后的东易日盛,在全国疯狂开店,2022年门店数量突破百家,版图遍及30多个核心城市。
但光鲜的门店背后,是失血的财务报表,飙升的租金、装修费和人力成本,远远超过了孱弱的营收,数据不会说谎,有一年公司账上仅有4个亿的销售回款,管理费用却高达2.4亿,总成本更是吞噬了15个亿。
这个巨大的窟窿,成了一个吞噬利润的黑洞,资金链的极度紧张,迫使公司在去年第一季度就关停了13家门店,关店引发的客户违约金和供应商欠款,又是一个超过1亿元的烂摊子。
陈辉似乎沉醉在VR设计系统、数字化转型的宏大叙事里,却忘了回头看一眼,自己公司的地基正在被蛀空。
全国各地的分公司,上演了一出出“监守自盗”的荒诞剧,有管理层私设账户直接把业主的装修款装进自己口袋,有的人倒卖公司仓库里的建材,中饱私囊,更狠的是连人带客户一起拉走,自立门户。
这种内部的腐烂,直接反映在财务上,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77%,一路狂飙到今年一季度的97%以上,累计亏损超过10个亿。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上市公司,已经一只脚踏进了资不抵债的深渊。
外部环境也急剧恶化,房地产市场持续萎缩,精装房政策又切走了六成的毛坯房蛋糕,疫情后的消费降级让客单价断崖式下跌。2023年,单店的运营成本同比暴涨35%,利润薄得像纸,根本撑不起高昂的扩张野心。
持续的亏损,演变成了席卷全国的“烂尾”风波,公司嘴上说着“店面优化是正常调整”,但消费者的投诉却像雪片一样飞来。
仅仅在无锡、武汉、郑州三地,就有几百户业主交了钱,等着开工,却只等来了工地的停滞,武汉一家门店,就卷走了近3000万的装修款,多地分公司人去楼空,负责人的电话成了永远的忙音。
郑州的张女士,刚签完合同,销售就通知她“公司没钱了,停工”;天津的陈先生,贷了三十多万装修款,如今工程干了一半,工人和材料都不见了。两年时间,全国有1792个家庭的装修停摆,未履约的金额高达1.63亿。
这串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破碎的安家梦,受害者远不止业主,供应商的货款被无限期拖欠,工人的工资发不出来,甚至有人被迫从客户家里拿走油漆和地板抵债,武汉旗舰店的员工,被遣散时还欠着好几个月的薪水。
那个曾经号称“一个售后电话,解决一切问题”的家装巨头,如今电话不通,人也找不到。真是莫大的讽刺。
面对退市警告和巨额债务,陈辉的选择,一度让人啼笑皆非,他没有第一时间处理危机,反倒“虔诚”地烧起了香。他把办公室重新装修,在大厅里供奉起一尊巨大的关公像,员工们每天都能看到老板上香祈福的身影。
只可惜神佛也救不了企业的现金流,最终还是得走上变卖家产这条路,去年12月,东易日盛的总部大楼被拍卖,起拍价2.87亿,最终成交价仅1.61亿,几乎腰斩,曾经车水马龙的总部,如今只剩萧瑟。
今年3月,一家名为“华著科技”的公司,以3.45亿的价格入局,试图用“算力”来拯救这个烂摊子,为东易日盛的转型续上一口气。
东易日盛的崩塌,给整个家装行业敲响了警钟。现在深圳试点装修款第三方监管,按工程进度付款;欧派靠智慧仓储降成本,这些或许是破局方向,但对那些已经踩坑的家庭来说,行业进步来得太晚了。
家装,装的终究是一个“家”字,可当信任崩塌,再华丽的设计图,也撑不起四面摇摇欲坠的墙。那些被卷走的 1.63亿,砸碎的不只是装修梦,更是普通人对 “安居乐业” 的朴素期待,而这样的故事,真的只发生在东易日盛吗?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7-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