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滴水 六一散 人丹 辨证使用防暑“三剑客”

尽管立秋已至,但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居高不下,“出门5分钟,流汗2小时”便成了人们的真实写照。为了有效防治中暑,很多人都会在家中备上一些防暑的药物,比如十滴水、六一散、人丹等,这些药物应该怎么用呢?

十滴水、六一散和人丹虽同为防暑药物,但组方思路截然不同:十滴水采用“热药为君,寒药为佐”的配伍策略,六一散遵循清热利湿的经典治法,人丹则运用芳香开窍的急救思路。三者分别针对寒邪直中、暑湿内蕴和暑热蒙窍三种不同病理机制,形成温中散寒、渗湿利尿和醒脑开窍三种差异化解决方案,体现了中医“同病异治”的辨证精髓。具体分析如下。

健胃祛暑十滴水

十滴水的主要成分为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方中樟脑具有除湿杀虫、温散止痛、开窍辟秽的功效;大黄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辣椒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之功;干姜则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小茴香可散寒止痛、理气和胃;肉桂则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桉油透邪疏风、清热解暑。

十滴水中虽寒热并举,但以辛热药物为主,同时通过添加少量寒凉药物平衡药性,使全方温散而不助热,寒凉而不伤正,具有祛暑开窍、健胃温中之效。常用于治疗夏季贪凉饮冷导致寒邪直中脾胃的病症。也就是说,若夏季因空调直吹或过量食用冷饮后,出现头晕、恶心、腹痛等不适等症状,可以一次口服2~5毫升的十滴水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十滴水中含有樟脑故而孕妇忌服。且很多品牌的十滴水中以酒精作为药物溶剂,故而驾驶员、高空作业者也应谨慎服用。在服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患有严重慢性病的患者及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也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清暑利湿六一散

六一散组方简单,由滑石和甘草两味常用的中药以6∶1组成,也因此得名。六一散历史悠久,为治暑湿的基础方剂,早在《成方便读》中便有六一散可:“治伤暑感冒,表里俱热,烦躁口渴,小便不通,一切泻痢淋浊等证属于热者。此解肌行水,而为却暑之剂也”的记载。

六一散中滑石甘、淡,性寒,质重而滑,寒能清热,淡能渗利,重能走下,滑能利窍,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暑之功,可令暑热水湿从小便而去;甘草味甘,性平,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还可缓和滑石寒性,助滑石去暑湿之邪而不伤人体正气。二者配合可疏利上、中、下三焦的湿热之邪,有清暑利湿之功,常用来治疗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等症状,也可外用治痱子。

六一散在服用时需调服或包煎服,一次6~9克,一日1~2次,外用时直接扑撒患处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六一散中的滑石质重趋下,可能导致滑胎,故而孕妇应慎用。

驱风健胃人丹

人丹作为一种夏季的常备药,不但携带方便,且对于中暑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疗效显著,尤其适合户外工作者随身携带。

人丹的主要成分为薄荷脑、肉桂、甘草、儿茶、木香、冰片、桔梗、樟脑、小茴香、草豆蔻等。薄荷脑作为薄荷的主要有效成分,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功效,能有效缓解暑热引起的头晕、燥热;冰片长于开窍醒神,针对暑湿蒙蔽清窍导致的神志昏沉、注意力不集中。冰片特有的清凉感还可快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提神醒脑;樟脑可开窍辟秽,温散止痛,与冰片连用增强开窍之力;桔梗可载药上行,引导药力上达头面,增强开窍醒神效果;儿茶味苦、涩,性微寒,性寒可清肺,味涩收敛生肌,不但可辅助缓解暑热,还能保护胃肠黏膜。诸药合用,外散风热,内开神窍,兼清肺热,外散内清,共清暑热。

肉桂性大热,可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木香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之功;草豆蔻则可燥湿温中;小茴香则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诸药合用,健脾和胃,不仅能有效改善中暑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还可防止薄荷脑、冰片等寒凉药物伤及脾胃。甘草调和诸药,缓和薄荷脑、樟脑等辛散药的刺激性,同时防止肉桂、小茴香等温热药伤阴。全方寒热平调,清暑而不伤正,并能顾护脾胃,可有效驱风、健胃,对于中暑引起的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有较好的疗效,也可用于治疗晕船,每次口服或含服0.1~0.2克为宜。

在服用人丹时宜饮食清淡,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及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且由于人丹中含有的樟脑具有芳香走窜的特性,容易透过血脑或胎盘屏障,可能对胎儿的神经发育造成不利影响,故而孕妇应禁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25年8月11日 8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2

标签:养生   樟脑   小茴香   暑热   冰片   滑石   薄荷脑   肉桂   药物   甘草   寒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