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财长贝森特的发声打破沉默,在华盛顿的一场闭门会议上呼吁“中美各退一步”,试图为持续升温的贸易战降温。
这场喊话的背景,正是中国对稀土及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实施12天后,美国军工、半导体、新能源等核心产业集体亮起“红灯”。
从五角大楼的第六代战机F-47生产线,到特斯拉的电动车电机车间,再到苹果的AI芯片实验室,一场前所未有的“材料真空”正在席卷美国高端制造业。
4月4日中国商务部一纸公告,让钐、钆、铽等7种中重稀土及相关磁铁出口瞬间进入“审批模式”。
按美国国防部内部报告推算,这场看似温和的管制,实际相当于给美国军工生产装上了“倒计时炸弹”——F-35战斗机每架需消耗830斤稀土材料,而正在研发的F-47隐形战机需求更是翻了五倍。
洛马公司的工程师透露,用于导弹制导系统的钕铁硼磁体库存仅剩8周用量,若无法补货,生产线可能被迫停工。
更让美国企业抓狂的是“审批时间差”,中国海关总署的出口许可证申请流程需45天起步,而洛杉矶化学品供应商美国元素公司的CEO迈克尔·西尔弗算过一笔账:即便现在提交申请,最早也要到5月底才能恢复出口,而美国军工企业的储备仅够撑到6月初。
这种“生死时速”直接反映在稀土价格上——上海金属交易所的氧化镝价格飙升至每公斤204美元,比管制前暴涨15%,而美国本土经销商报价已突破300美元大关。
当美国试图用关税大棒压制“中国制造”时,没料到会被稀土“反将一军”,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全球94%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85%的精炼技术专利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
以制造战斗机雷达的镝铁合金为例,美国即便从加州芒廷帕斯矿挖出原矿,也得运到中国加工提纯——因为美国本土分离厂的纯度仅99.5%,而中国能达到99.9999%的军工级标准。
这种技术代差在新能源领域尤为明显,特斯拉原本计划在得州超级工厂生产4680电池,但因缺乏中国管控的钕铁硼磁体,电机成本暴增8%,马斯克不得不紧急调整供应链,转而从墨西哥工厂“曲线救国”。
反观比亚迪,其自主研发的少稀土永磁电机已实现量产,每台电机稀土用量比美国同行少30%。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报告坦承:“中国用稀土管制告诉世界,高端制造业的命脉不是光靠芯片就能掐住的。”
面对产业链危机,美国内部裂痕逐渐公开化,4月15日,五角大楼悄悄启动“稀土供应链特别审查”,矛头直指国防承包商过度依赖中国材料的“战略失误”。
与此同时,特斯拉、通用汽车等企业代表密会白宫,要求暂缓对华加税——因为中国对美输华商品加征的34%关税,已让美国车企进口零部件的综合成本飙升50%。
这场博弈中,欧洲的态度成为关键变量,德国大众汽车高管透露,由于中国稀土磁体断供,其电动车生产线可能延迟交付20万辆新车,这迫使欧盟委员会紧急协调成员国储备。
日本则加快与澳大利亚的稀土合作,但悉尼大学的矿产专家泼冷水:“就算把澳洲所有稀土矿给日本,冶炼环节还得找中国,这就是现实。”
贝森特的“各退一步”喊话并非偶然,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突然宣布,将重新评估对华关税的“非预期后果”,而中国商务部同日回应“愿以平等姿态协商”。
微妙的变化背后,是双方都难以承受的代价——中国管制稀土导致出口额损失预估仅0.3%,而美国半导体企业因材料短缺,一季度利润普遍下滑20%以上。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规则重塑,当中国通过WTO起诉美国“关税霸凌”时,特斯拉、苹果等美企却主动将磁材加工环节转移到中国境内,以规避出口管制。
这种“用脚投票”的现象,让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感叹:“这不是简单的贸易战,而是全球产业链主导权的再分配。”
站在2025年4月的节点回望,这场稀土博弈暴露出一个残酷真相:在高度全球化的产业链中,没有任何国家能独善其身。
美国国防部投入4.39亿美元试图重建稀土供应链,但最新评估显示,要满足美军需求至少要等到2035年。
而中国稀土企业已开始向缅甸、马来西亚布局分离产能,用“技术输出”换资源安全。
正如《纽约时报》的评论:“当F-47战机因为缺稀土变成一堆废铁时,关税数字再高也只是纸面威风。”
或许贝森特的喊话正是意识到,与其在关税战中两败俱伤,不如在谈判桌上寻找共赢——毕竟,稀土的教训告诉我们,现代工业的较量早已超越简单的加减法,而是生态系统的全面竞争。
如今美国已经将关税加到了245%,中美双方似乎都没有退路了,但我们的胜算明显要更大,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宝藏兴趣创作大赛#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