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天时 安然度夏——“三伏天”养生指南

三伏天马上就要来啦!今年的三伏是从7月20日入伏,7月30日中伏,8月9日末伏,直至8月19日出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湿气最重的时节。此时自然界阳气最盛,人体的新陈代谢也较为活跃,但同时也最易受到暑邪、湿邪的侵袭。中医养生强调“顺应天时”,在三伏天里,通过合理的作息、饮食调养和适度运动,可以达到养阳护阳、祛湿防暑、调养身心的目的,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冬病夏治”:把握良机祛除沉寒

  “三伏贴”是中医“冬病夏治”理念的经典实践,利用三伏天自然界及人体阳气最盛之时,通过特定的中药敷贴于相应穴位,激发经气、温阳散寒,从而预防或减轻冬季易发的虚寒性疾病,如哮喘,慢支,过敏性鼻炎等。

  三伏贴是治未病的重要手段,但并非人人适用。它主要针对虚寒性体质及病症。热性体质、疾病急性发作期、孕妇、局部皮肤有破损、溃疡或严重过敏者不宜使用。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经过体质辨识确定是否适合敷贴,并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

饮食调养:清补祛湿,健脾和胃

  三伏天气候湿热交加,易伤津耗气,困阻脾胃。饮食调养应以“清补祛湿”为原则,兼顾清热解暑、温补阳气,健脾祛湿。

01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

  可多食用苦瓜、冬瓜、绿豆等,适量食用西瓜。很多家庭喜欢喝绿豆汤来解暑,但要特别强调,绿豆汤不宜长期大量饮用,更要避开空腹状态。虽然绿豆汤可以清热消暑,但长期大量服用易伤脾胃。

02伏羊进补

  徐州本地素有“伏羊节”传统,民间有“伏阳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羊肉性温,适量食用(如清炖羊肉汤)有助祛除体内寒湿之气,对预防冬季虚寒性疾病有一定辅助作用。但阴虚火旺、热性体质慎食。烹饪方式建议选择清炖、水煮,避免过于辛辣燥热。

03“冬吃萝卜,夏吃姜”

  生姜性温,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可在做菜时适量加入生姜调味,或者早晨含服1-2片姜片,也可以做成姜枣茶适量饮用。但同样阴虚、内热体质者慎用。

04健脾祛湿,开胃助运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因此三伏天更应注重调养脾胃。可以多食用薏米、山药、红豆、茯苓、芡实等健脾祛湿食材。薏米红豆煮水、山药莲子煮粥,都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适量食用山楂、陈皮等开胃食物,促进食欲。

05忌过食生冷寒凉

  三伏天一定切记避免过食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冰镇西瓜,冰镇啤酒等,极易损伤脾胃阳气,加重体内寒湿。即使食用解暑水果,也建议常温或稍作降温后食用。

  三伏天养生,核心在于:顺应自然,不违背天时,避免过度消耗,让身体与时节同频。做好这几点,不仅能安然度夏,还能增强体质,为秋冬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9

标签:养生   伏天   天时   安然   指南   绿豆汤   脾胃   体质   阳气   伏贴   饮食   薏米   生冷   山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