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主要城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

土耳其共和国(土耳其语:Türkiye Cumhuriyeti;英语:The Republic of Türkiye ),简称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国土面积78.36万平方公里,是一个横跨亚欧大陆两洲的国家,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其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战略意义极为重要,是连接欧亚的十字路。土耳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之一,亦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均实行欧洲模式,是欧盟的候选国。

蓝色清真寺

1299年奥斯曼一世建立奥斯曼帝国。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16世纪~17世纪,尤其是苏莱曼一世统治时达到鼎盛时期,统治区域地跨欧洲、亚洲和非洲。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视自己为天下之主,土耳其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此得以统合。19世纪时国力开始衰落,1914年8月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加入同盟国作战,战后帝国解体。1919年,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击退外国侵略者,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成立。

少女塔

土耳其这个国名在土耳其语中为“Türkiye”,该词汇来源于奥斯曼土耳其语,意为“突厥人的土地”,在鞑靼语中,“突厥”是“勇敢”的意思,“土耳其”意即“勇敢人的国家”。在英语中,土耳其长期被称为“Turkey”,不过,因为“Turkey”一词的含义后来在英语中有“火鸡”、“愚蠢的人”、“失败”等负面的意思,所以有很多土耳其人认为这损害了国家声誉。2022年6月1日,应土耳其的要求,联合国将土耳其的外语国名从“Turkey”改成“Türkiye”。

安卡拉

安卡拉(Ankara),位于小亚细亚半岛上安纳托利亚高原的西北部,土耳其首都,是仅次于经济中心、古都伊斯坦布尔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贸易的中心,有东西行的铁路干线通全国主要城市和港口,另有公路多条通向各方,素有"土耳其的心脏"之称。安卡拉市区名胜古迹很多,如罗马时期的朱里安柱和奥古斯都庙,拜占庭时期的城堡和墓地,塞尔柱时期的阿拉丁清真寺以及奥斯曼时期的穆罕默德帕夏市场和默罕麦德市场等。

阿塔图尔克陵墓

安卡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人们可以将城市的历史一直追溯到上古时期。有些历史学家认为,早在公元前13世纪以前,一个称为“赫梯”的强大而好战的印欧人部落来到这里定居,筑起一些城堡,建立赫梯帝国,当时称之为“安库瓦”,后变音为“安基拉”。另一种传说则认为这座城市是在公元前700年左右为弗里吉亚国王米达斯所建,由于他在那里发现了一个铁锚,这便成了这座城市的名字。之后,几经变化就成了“安卡拉”。1923年土耳其宣布成立共和国,1923年10月3日,开国元勋穆斯塔法·凯末尔放弃三朝古都的伊斯坦布尔,把国都定在安卡拉。16天后,他在安卡拉宣布土耳其共和国成立。

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语:İstanbul;英语:Istanbul),原名君士坦丁堡,是土耳其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扼黑海入口,为欧亚交通要冲,面积5343.22平方公里,是地跨欧亚两洲的现代化城市。伊斯坦布尔由于丰富多彩的文化遗迹,使游客着迷,其所拥有的博物馆、教堂、清真寺、宫殿、市场以及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会让人们流连忘返。

圣索菲亚博物馆

伊斯坦布尔在其存在的历史之中曾拥有过很多个不同的名字,这些名字都是受该市统治者的文化、语言和宗教所影响。而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康斯坦丁堡)这些旧名现时仍然是某些国家经常使用的名称。伊斯坦布尔亦别名“七座山丘的城市”,因为该市的老城是由君士坦丁建于七座山丘上,以与罗马的七座山丘相映衬。这七座山丘在市徽内以七座清真寺代表,每座山上一座。由于伊斯坦布尔在整个中世纪有着极高的重要性和丰厚的财富,所以伊斯坦布尔的另一个别名是Vasileousa Polis(“众城市的女王”)。

加拉塔塔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语发音:[isˈtanbuɫ],口语[ɯsˈtambuɫ])时常被认为来源于中古希腊语短语“"εἰς τὴνΠόλιν"”,意为“进城去”。另一种观点认为该名称直接来源于“君士坦丁堡”,只将此名称的第一和第三个音节去除。在奥斯曼帝国时期,“科斯坦丁尼耶”(奥斯曼土耳其语:قسطنطينيه)实际上是首都的正式称呼,但和“伊斯坦布尔”并列为通用名称。从1930年开始,“伊斯坦布尔”正式成为该市的名称。在现代土耳其语中,该名称写作“İstanbul”,其中“İ”带一点(在土耳其语字母中带点与不带点的“I”为不同字母)。”中文译名方面,官方以音译为“伊斯坦布尔”。

伊兹密尔

伊兹密尔市(Izmir),是土耳其的第三大城市和第二大港口,是重要的工业、商业、外贸、海运中心之一,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和军事要塞,位于爱琴海伊兹密尔湾湾头,辐射亚欧大陆,面积734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629公里。伊兹密尔地处爱琴海古代文明发祥区域,市中心有近百年历史的钟塔,是该市的一个象征,其他的古迹如以弗所古城 、哈德良神庙和圣母玛利亚最后的隐居地等。

钟塔

伊兹密尔古称士麦那(Smyrna),为爱琴海地区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曾为罗马帝国亚洲各行省的主教区中心。公元4世纪,拜占庭帝国统治伊兹密尔,城区继续扩大。11世纪,在塞尔柱人的强大攻势面前,拜占庭帝国放弃伊兹密尔,塞尔柱帝国亲王查卡贝伊受封镇守伊兹密尔。从11世纪至15世纪初,伊兹密尔饱经战争蹂躏,包括拜占庭帝国的反扑,十字军劫掠,威尼斯军队入侵,帖木尔突厥骑兵进攻等。1415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切莱比率军夺取伊兹密尔,直至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覆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希腊占领。1923年,凯末尔击败希腊占领军,收复伊兹密尔,使其复归土耳其版图。

弗所古城

关于伊兹密尔地名的由来,有一种说法认为它源自古希腊神话中的亚马逊女王阿尔忒弥斯(Artemis),她是狩猎和月亮女神,同时也是伊兹密尔地区的主要崇拜对象。据说,这座城市最初是由亚马逊人建立的,因此得名“士麦那”,意为“阿尔忒弥斯的城市”。

布尔萨

布尔萨(Bursa),是土耳其西北部城市、布尔萨省的省会,是该国第四大城市,位于乌卢山北麓;其在拜占廷帝国统治时,为一军事要地,14世纪,为当时宗教和文化中心,17世纪,是奥斯曼帝国的三京之一,仅次于伊斯坦布尔的第二大城市,1855年大地震时受到严重破坏。该市多伊斯兰教古迹,城东有著名的清真寺和古墓,其中建于1421年的大清真寺,规模宏大,是一座有20个圆顶的建筑,以多种花纹装饰的墙壁闻名。布尔萨以滑雪胜地、奥斯曼帝国苏丹陵墓和肥沃的平原而闻名,同时它也是许多著名的土耳其食品的发源地。

大清真寺

布尔萨字来源于其建设者卑斯尼亚(Bithynia)国王普鲁希亚斯(Prusias),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当时名为布鲁萨。在拜占廷帝国统治时期,布尔萨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地。14世纪,奥斯曼帝国苏丹奥尔汗在此首次建都,并修建了奥斯曼帝国第一座清真寺和伊斯兰教经学院,使其成为当时的宗教和文化中心。布尔萨在1326年至1426年间曾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市内保留了许多奥斯曼建筑风貌。

加济安泰普

加济安泰普(土耳其语Gaziantep),土耳其南部最大城市,土耳其境内第六大城市。加济安泰普省首府。加济安泰普不仅领导区内的贸易和工业,而且因在独立战争中的经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环境、美味的食物、非凡的工艺、完善的基建、清真寺和教堂、堡垒和城堡、大旅舍和浴场、高原和远足去处等,成为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城市。

市区城堡景观

加济安泰普又曾名为艾因塔布(Ayintab)、安泰普(Antep)、卡拉伊菲苏斯(Kala-i Füsus)和哈姆塔普(Hantap),原名反映了这城市的丰富历史,头衔则反映这城市在独立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加济安泰普和附近地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後,曾为英法两军占领,但其奋力抵抗的表现,以及无与伦比的英勇精神,不仅令人人惊叹,也赢得普世赞誉。为此,土耳其大国民议会於1921年2月8日,决定将"GAZi"一字冠在"Antep"之前(土耳其语"GAZi"的意思是「伊斯兰斗士」),以示表扬。

安塔利亚

安塔利亚(Antalya),土耳其南岸港市,安塔利亚省省会,面积1417平方公里,是土耳其南海岸最大的城市。安塔利亚是土耳其最美丽的地区,它位于地中海沿岸,被无数群山环绕,成行的棕榈树构成一条条林荫大道,一个极漂亮具有历史意义的码头,以及美味可口的菜肴都是安塔利亚这座城市的迷人之处。

安塔利亚红塔

安塔利亚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当时由帕加马国王阿塔罗斯二世建立,并以他的名字阿塔雷亚(Attaleia)命名。中世纪时,安塔利亚曾是拜占庭堡垒,也是十字军开往巴勒斯坦的重要兵站。公元1207年,该城市被土耳其塞尔柱人攻占后,迅速成为该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31

标签:历史   土耳其   历史沿革   简要   由来   名称   城市   奥斯曼   伊斯坦布尔   帝国   安卡拉   拜占庭   安泰   君士坦丁堡   世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