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雯
有一天,你忽然发现,自己不再活得那么小心翼翼了。
你不再反复揣测别人的语气、脸色,不再把别人的一句话当回事,不再为了一点肯定而把自己压缩到连情绪都不敢有。
你开始做决定的时候,不再“问十个人的意见”,而是回头问自己:“我,真正想要什么?”
你不再执着于“别人怎么看”,而是更关心“我自己过得好不好”。
这一刻,你也许还没赚到大钱,还没成为你理想中的样子,但请你记住:
这,已经是你“走大运”的开始。
因为你终于开始拥有一个真正幸运的人所具备的底层气质——“主体性”。
“主体性”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哲学,其实很日常。
它意味着:你的人生,是你自己做主;你不再被他人控制、被情绪拖着走,而是有清晰的选择意识和方向感。
拥有主体性的人,往往具备这几个特征:
不再“看别人脸色”来决定自己怎么活;
可以听取建议,但最终由自己拍板;
情绪可以有波动,但不再被轻易带走;
在关系里不依附、不讨好,也不控制他人。
简单说就是——你从“被动反应”变成了“主动选择”。
而当你开始有这种掌舵感时,人生真的会悄悄“开挂”起来。
因为宇宙,从来眷顾的,都是那些知道自己要去哪,并为之坚定前行的人。
你不是天生没有主体性的,其实,你小时候是很有“主见”的。
你饿了就哭,喜欢就要,不喜欢就拒绝。你本来就有很强的“我是我”的意识。
只是后来,在成长的过程里,你慢慢失去了它。
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做**“内在边界的塌陷”**,指的是:
你逐渐不敢表达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因为害怕“不被接纳、不被喜欢”。
你什么时候开始丢掉了主体性呢?
第一阶段:讨好型人格形成期
小时候你或许被教导:
“不要顶嘴”
“你要听话,别人才会喜欢你”
“你要懂事,爸妈才会更爱你”
于是你学会了不表达、不反抗、不主张。
你的潜意识告诉你:我的感受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满意。
从那一刻起,你就悄悄开始把“人生遥控器”交了出去。
第二阶段:社会化磨平棱角期
长大后你进入学校、职场、社会,在规则与人情里被反复打磨。
你不敢在群体中“太不同”,怕被孤立;
你不敢坚持己见,怕被说“难搞”;
你甚至连“我不喜欢”都说不出口,怕破坏氛围。
你越活越圆滑,结果是:你也越来越远离了真实的自己。
第三阶段:关系依附消耗期
在亲密关系中,你也许曾爱一个人爱到迷失自我。
他不联系你,你等;
他冷淡你,你反思;
他不在意你,你还想“多做点什么让他看到”。
你活得越来越像他情绪的附属品,一言一行都围着对方转。
你以为这是爱,其实是一种深度失衡的关系——你把主体性让渡了,只剩“需要被回应”的期待。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真正开始顺起来的人,往往不是运气突然变好,而是他们的心态,先变了。
他们不再盲目顺从,也不再到处找认同,而是开始回到“自己”身上。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能量的回流。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
“一个人幸福的前提,是拥有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而这个“掌控感”,就是主体性。
当你重新找回它时,你的人生会在以下三方面悄然改变:
① 行动不再拖延,因为你知道“我想做”
你以前容易焦虑、拖延、反复,是因为你太怕“做错”。
你总想等一个指引、一个鼓励、一个确认。
但有主体性的人不一样——
他们的动力来自内部,而不是外部认同。
他们会说:“我就是想这么试试”;
他们不是“不怕错”,而是不再因为“怕错”而停滞不前。
当你敢开始,你就已经赢了一半。
② 情绪不再被他人牵着走,因为你有内在界限
你不会因为别人一句话就玻璃心,也不会因为别人的冷漠就全盘否定自己。
你可以觉察情绪,但不会让情绪驾驭你。
因为你知道:别人的评价、沉默、态度,是他们的责任,不是你的全部意义。
你开始设下情绪边界:
我可以关心你,但我不会迷失在你情绪里。
这是成年人世界最难的修行,但也是真正强者的气质。
③ 决策更果断,因为你在听自己的声音
你不再纠结“别人怎么看”,也不再让恐惧主导选择。
你开始练习“照顾自己的感受”作为核心标准:
这件事,我愿不愿意?
这段关系,我舒不舒服?
这个环境,我适不适合?
你慢慢知道:
决定做什么,并不是“有没有资格”,而是“我愿不愿意为它负责”。
当你开始问“我真正想要什么”,而不是“别人希望我怎么样”,
你已经从“被动人生”切换到了“主动创造模式”。
你已经在走大运的路上了。
找回主体性,不需要你对抗所有人,也不需要你变得强硬刻薄。
它是一种慢慢练习的心理肌肉,只要你愿意开始,就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练习一:日常对话中,先问自己再回应别人
别急着说“都可以”、“听你的”、“我没关系”。
你可以停一秒,问自己:
“我真正想说的是什么?我想要的是什么?”
哪怕最后你还是配合对方,但你已经完成了一次“内在对齐”的锻炼。
练习二:建立一个“为自己做主”的清单
每天至少做一件事是“完全为自己”的:
不解释地拒绝一次;
不征求意见地买个小东西;
不内疚地休息一晚;
不依赖别人的赞同地发布一条内容。
这些行为看起来很小,但它们会让你越来越有“掌控感”。
你会慢慢明白:我的人生,是我说了算。
练习三:设定“情绪断点”
当你发现自己又被别人的情绪绑架、又陷入过度在意时,给自己一个“情绪断点”。
默念一句话:
“我不需要为别人的感受负责,我只为自己的反应负责。”
然后回到自己的节奏中去:呼吸、喝水、散步、写字,
做任何能把注意力从“对方”拉回到“自己”的动作。
你每一次这样做,都是在给自己重建边界。
亲爱的你,
你并不是运气差、能力差、命不好,你只是还没有完全回到你自己身上。
你的人生不是谁的附属品,不是情绪的奴隶,不是别人的剧本。
你是你。
当你学会不再迎合、不再依附、不再讨好,当你开始认真听自己想说什么、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你会发现,生活真的变得不一样了。
你不再焦虑别人怎么看,你不再频繁内耗、左右为难,你开始主动做决定,主动过生活。
而这,正是“好运”的本质:宇宙开始眷顾那个拿回人生主导权的你。
从今天起,
愿你重新成为自己人生的导演、主演、编剧,温柔坚定地,对这个世界说:
“我就是我,我选择了自己。”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