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后人现状:妻被日军迫害致死,儿37岁因公殉职,留下5子女

前言

9月3日的阅兵仪式上,一面“杨靖宇支队”的红旗映入眼帘,看到旗帜的杨靖宇曾孙马铖明激动的说到:“太爷爷,看看咱们现在最新的装备,刚才咱们杨靖宇支队的队旗过去了,作为您的后人一定传承好您的精神,请您放心”。

杨靖宇是抗日民族英雄,也是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创始人之一,他的名字和精神被后人铭记,抗战时期,杨靖宇不幸牺牲,妻子也惨死日寇之手,留下的五个孩子也在苦难中生存。

1928年的一天,马尚德(后改名杨靖宇)突然对妻子郭莲说:“明天我要出远门,也许几年不回来,这个家就交给你了”!杨靖宇的妻子此时还不知道,这一别竟是一生。

那时他们的儿子马从云才1岁,女儿马锦云刚刚出生5天,马尚德离家后,先后使用“张贯一”和“杨靖宇”的化名,在东北组织抗日斗争。

1940年2月,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五昼夜最终不幸牺牲,事后敌人残忍的剖开他的腹部,发现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只有未能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

而在杨靖宇离家的日子里,他的妻子过着“炼狱般”的日子,因为杨靖宇的革命身份,国民党反动派和日伪军经常来抄家追捕,她带着婆婆和两个孩子东躲西藏,靠乞讨和捡破烂度日。

杨靖宇临走时留下的那张照片成了妻子的命根子,她把照片缝进女儿棉衣的夹层里生怕丢了,这不仅仅是张照片,更是她活下去的希望。

1944年,郭莲被日军抓获遭受各种酷刑,日军一心想让她交代丈夫的下落,可郭莲确实一无所知,日军气急败坏,将她折磨得头破骨裂,最后被活活扔进粪坑,因严重感染不幸离世。

至生命的尽头,她都不曾知晓,那令日军胆寒的抗日英雄,竟是自己日夜魂牵梦萦的丈夫;更不知晓,丈夫已英勇牺牲,长眠地下整整4载。

1951年,有关部门终于在河南找到了杨靖宇的儿子马从云,工作人员一眼就认出了他,因为马从云和杨靖宇几乎一模一样。

当被告知真相时,马从云嚎啕大哭起来,他为父亲是抗日英雄而骄傲,也为母亲的惨死而悲伤。

当时有关部门想给马从云介绍工作,但他拒绝了组织的照顾,自愿做一名普通火车司机,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不能给父亲丢脸”,在他心里,英雄后人的身份不是光环,而是沉甸甸的责任。

1964年,马从云因胃癌加上过度劳累,在出差途中去世,年仅37岁,更难的是,他妻子方秀云当时还怀着第五个孩子。

方秀云在丈夫去世后,一个人扛起了养育五个孩子的担子,她常常告诫孩子们:“爷爷是爷爷,你们是你们,荣誉不是子孙的资本,不能拿来炫耀”。

她给五个孩子分别起名为继光、继先、继传、继志、继民,寓意着继承革命传统,孩子们也在这种低调和朴实的教育中长大。

后来杨靖宇的孙子马继志参军,先后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还荣立三等功,他在战斗中胯部被子弹擦过,但从未张扬自己的身份。

马继志回忆道:“我在作战中也曾负伤,但军人的使命就是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这与爷爷当年带领抗联战士‘爬冰卧雪,向死而生’是一脉相承”。

到了曾孙这一辈,杨靖宇家族的实在劲儿依然不减,1996年出生的马铖明大学毕业后没留在大城市,反而选择当选调生,回吉林的基层工作,成了驻村第一书记。

在受邀参加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观礼前,马铖明特意前往吉林磐石东山公园里的杨靖宇将军雕塑前祭拜。

他表示:“能去这次阅兵仪式,我能替他去看一看的话,我觉得这就是对他最大的告慰,他的遗志也被我们后人所实现了”。

杨靖宇的后人从来没有利用英雄后代身份获取特权,马继志兄妹五人虽然都曾在郑州铁路系统工作,但都是普通工人,没有一人“当官”。

马继志转业后从司炉干起,当了三十多年的货运列车司机,一直到退休,他自豪地说:“我算是中国火车发展的见证者之一,先后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

作为杨靖宇的孙子,马继志坦言: “当英雄后人压力大”,这种压力一方面来自别人,另一方面来自自己。

身为英雄之后,身份昭然于众,自身言行需时刻审慎,稍有差池,便可能玷污先辈的赫赫英名,令家族蒙羞,更辜负了那代代相传的荣耀与期许。

2015年阅兵时,马继民的姐姐受邀前往北京观礼,2025年这次,则是二哥的孩子受邀现场观礼,马继民在家观看阅兵式时表示:“这次阅兵给我最大的感受一个是激动,一个是振奋”。

当看到“杨靖宇支队”军旗出现的画面时,他特别激动:“没想到会给这么长时间的特写镜头,在过去,东北抗联的武器装备和敌人对比起来差距很大,现如今,看到这么多新式武器装备,真的感觉到祖国的强大。”

2025年8月,在杨靖宇殉国85周年之际,他的孙子马继志动情地说:“爷爷,你离开我们85年了,你和先烈们用热血铸就的这片土地已经焕然一新,这份荣光,我们一定会坚守、传承下去。”

这次九三阅兵式上,80面红旗飘扬承载历史荣光,“杨靖宇支队”的旗帜在列,天安门观礼台上,左权、佟麟阁、赵一曼等烈士的后人们注视着这场盛典,

杨靖宇的曾孙马铖明同样在场,他低声告慰:“太爷爷,看看咱们现在最新的装备,作为您的后人一定传承好您的精神,请您放心”。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也不会忘记革命先烈,没有他们的赴汤蹈火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和平稳定,最后让我们致敬革命先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5

标签:历史   因公殉职   日军   后人   子女   现状   爷爷   孙子   支队   曾孙   妻子   身份   孩子   先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