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道奇
编辑| 道奇
——【·前言·】——
“人活一辈子究竟是为了什么?意义在哪里?”近日,一则深圳一位程序员小哥为了生活、为了多挣点钱,四年吃住都在车上的故事引起了广大网友们的关注。不少网友对此这样感叹道。
要说这哥们儿可真是活的非常通透了,很简单,人家自己都说了,在深圳这边纯粹就是为了多赚一点钱。如今生活二字,难道不都是为了挣这三瓜倆枣的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嘛,不是吗?当然,这位程序员小哥的故事也非常值得我们从不同方面思考。
我们首先来看看这位深圳程序员小哥张运来的故事:
逃离枯燥的“两点一线”:一场露营引发的这场“房车革命”
2025年的深圳,41岁程序员小哥张运来,据了解他已经是连续四年拒绝租房,硬生生的将自己买的这一辆特斯拉Model Y改造成了他在深圳“移动的家”。
工作日有四天都睡在车里,保证每周至少三天的时间休息,周末驱车300公里回到阳江老家陪伴自己的妻儿。真是一个用行动对抗都市生存焦虑的“另类深漂”啊。
其实你要说他的生活就在他那个车里得有多艰苦啊,其实不然。可以看到他的车内被他精心布置,后排座位放倒,再铺上床垫,就能够成为他的“卧室”。
每天下班后,可以在公司或者外面简单吃点,把车充好电回到车上。而且他自己也说了会找一个公园里环境好的地方停车,打开车窗,吹吹风看看风景挺惬意的。
车里除了他的一些衣物和洗漱用品以外,还放着一些书籍和电子设备,闲暇时看看书、听听音乐追追剧,生活也别有一番滋味的。
在空间改造方面:后座床垫、折叠桌板、收纳箱组成的“三件套”,足以满足一个成年人的睡眠、办公和日常储物的需求。
在从生活方面:清晨可以在公园的“五星级”公厕洗漱,午餐靠公司食堂解决,晚间可以用公司健身房的淋浴间,换洗衣物周末再带回家清洗。
在成本的控制上面来看:每天的停车费是6元,公司停车费14元,加上饮食开销,日均花费仅100元,比租房足足节省超80%。
这样相较于在深圳这样的大都市里,大多数的打工者要么是蜗居在月租昂贵的合租单间内,要么是住公司的集体宿舍,当然每日还要挤公共交通往返于出租屋与公司之间。这样一比较下来,其实他的生活貌似更让人感觉轻松痛快。
面对外界对“生活质量”的质疑,他笑称:“别人挤地铁时,我在思考今晚去哪个公园‘度假’。
车内空调冬暖夏凉,清晨推开车门即是鸟鸣与海风,这种“公园即后院”的奢侈,是出租屋永远无法提供的体验。
月薪数万的“反内卷者”:金钱之外的自由博弈
其实这并不是张运来“困于生计”的无奈选择。他首先作为一名资深程序员,他月入过万,老家阳江也有自己的房产,经济情况还算是比较明朗。而他之所以选择“车居生活”,纯粹是出于对自由的向往,这种选择背后,暗含对程序员职业生态的清醒认知。
而且众所周知对于程序员的“35岁危机感”自然是要悬在头顶的,趁还能拼的年纪,多多赚钱、攒钱才是在为未来铺路。”每周的周末,他都会驱车3小时返阳江,周一清晨再赶回深圳上班。单程500元的高速费与电费,被他视作“为家庭幸福感付费”。
不少网友对他的这种做法依然表示不理解,不理解他为何要这么拮据,完全可以有更优解。甚至有网友都给他细算了各项费用,不得不说网友们也是非常厉害了
也有网友对他的做法表示赞同。
张运来的故事,撕开了现代都市生存的荒诞性:深圳的平均房租占收入30%以上,现在许多的打工人都被迫在“蜗居”跟“通勤的地狱”之间做抉择;像张运来这样的,选择将城市公共设施(公园、健身房、充电桩)转化为“生活资源库”,确实是从一方面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生存。
当然,有人会说了: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物质吗?人活着为了什么?一味的省钱又是为了什么?
在996和躺平之间,他找到了第三条路,他拒绝被贴上“躺平”或“内卷”的标签。他的“车居”生活,既非逃避现实,亦非苦行修炼,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生活实验”:用极简主义对抗物欲焦虑,以空间流动性破解居住困局,在家庭责任与个人自由间找到平衡点。
当多数人将“买房安家”视为人生终极目标时,他用一辆特斯拉证明:真正的家,可以装在四个轮子上。这种叛逆而诗意的生存哲学,或许正是高压都市中最稀缺的解药——它提醒我们,生活的答案,从来不止一种。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评论区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中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本文旨在弘扬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无任何不良诱导倾向,文中图片若有保行为,请及时联系编辑进行删除。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