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新规实施后:透视充电宝禁令背后的安全逻辑与落地应对

“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标识不清或被召回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民航局发布的一则新规让充电宝变成了“烫手的山芋”。

这则新规不能说是空穴来风。在民航局新规落地之前,高校禁用、大规模召回、3C认证批量撤销、共享充电宝市场受到波及,近一个月来,充电宝引发的连锁反应仍在蔓延……

为何此次对可携带的充电宝做出要求?政策落地后施行如何?如何关切公众的“鼓与呼”?

为何对可携带的充电宝做出要求?

事实上,充电宝行业的抽检结果“不容乐观”。近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移动电源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在抽查的149批次移动电源中发现有65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率占比达43.6%。

当下,充电宝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资料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充电宝生产和消费国,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10.4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30%以上。从数据可以看出,充电宝的应用场景范围之广以及鱼龙混杂的市场现状,已经对公众安全、社会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到了不得不“出手”的地步。

早在2023年8月起,充电宝被纳入3C认证目录;2024年8月起,未获得3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充电宝,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针对民航局为何发布有关“充电宝禁令”的紧急通知,中国民航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主要有三点考虑:一是今年以来,全球民航发生多起由旅客携带充电宝引发的不安全事件;二是充电宝中含有的锂电池具有固有的危险性,三是电池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如果这些质量不过关的充电宝被携带上飞机,将极大增加航空运输安全风险。

“沉疴痼疾需猛药”,一切的限制和要求源于安全的考量,安全问题由不得马虎。

政策落地后施行如何?

民航、高铁回应关切

政策落地后,此事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公众在出行中遇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不合格的充电宝被查扣后如何处理、机场相关方面是否层层加码、旅客服务能否找到最优解,政策落地后涌现出的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政策的推行不能让渡乘客的便利,机场等有关方面应该真正落实细则,逐步建立起更人性化的充电宝提示、查验和管理流程。

北京大兴机场小程序发布的提示

针对不符合新规,无法乘机的充电宝,中国民航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机场将设置旅客充电宝自弃、暂存区域以及寄递服务。在安检环节因不合规被拦截的充电宝,会根据旅客的选择采取相应措施。机场与航空公司将制定相关手续和流程,为旅客自弃、暂存提供清晰的指引及便利操作。

除了关注民航局对充电宝的相关规定外,公众也很关心高铁站是否也会严查充电宝。

7月1日,央视新闻记者致电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铁路运输中执行的是国家铁路局、公安部发布的《铁路旅客禁止、限制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的相关标准。这个标准规定“标志清晰的充电宝,单块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的,不在限制随身携带的物品之列”。

关注公众的“鼓与呼”

让新规落地更丝滑

值得一提,这项政策的落地没有“缓冲区”,就需要研究和推行更严谨的管理细则。一方面,政策的制定源于对公众安全的考虑,同时也在重塑着行业的安全标准和释放更为明确的监管信号;另一方面,政策的另一头牵连着手拿充电宝的消费者,应该更多关注公众实际的痛点问题,让新规落地更稳更扎实。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提到:做好相关的配套服务,一方面要去加强监管,让安全能够得到保障。另外一方面,我们能不能有些提前量,有一些更好的服务,不光是机场提供这样一些服务,航空公司在乘客去订票值机的时候,能不能弹出一些提醒,让大家去看充电宝是不是安全的,相关部门能不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简易的居家自测或核验的机制,让大家知道手中的充电宝是不是安全,这些方面的服务看似很小,但是对于乘客来讲能够得到更大的理解和支持,对于做好安全监管也是非常重要的。

海报新闻编辑荆雅琪 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界面新闻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4

标签:数码   禁令   透视   逻辑   民航局   旅客   政策   公众   机场   民航   乘客   负责人   航空公司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