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低空经济探索者
一、核心产品与技术突破
1. 沃飞长空发布首款六座电动飞行汽车AE200
四川省在5月13日的低空经济产业链发布会上,推出全国首款六座级载客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AE200。该机型采用倾转旋翼技术,航程覆盖200公里,计划用于机场接驳、城际通勤及低空文旅场景。川航集团联合沃飞长空启动“民航+低空出行”试点,未来两年内将在成都都市圈建设超百个起降点,覆盖交通枢纽、商圈楼顶等区域。
2. 亿航智能EH216-S完成“四证”认证
亿航智能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EH216-S已获民航局颁发的运营合格证,成为全球首款完成适航认证的载人eVTOL,并在深圳、合肥等地启动低空游览和城市观光服务试点,推动常态化商业运营。
二、政策与行业动态
1. 政策支持规模化应用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低空经济纳入“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强调安全健康发展。多地加速布局低空基础设施,如深圳计划2026年前建成1200个起降点,浙江拟建设150个公共无人机起降场。
2. 地方差异化发展路径
各地探索特色应用场景:四川打造“巴蜀低空文旅走廊”,成都至九寨沟等航线验证飞行;海南三亚结合自贸港政策推动低空设备展销和产业链建设;重庆通过无人机灯光秀常态化展演激活夜经济。
三、应用场景扩展与商业化进展
1. 文旅融合成为核心赛道
低空观光:多地推出直升机俯瞰景区(如长江三峡、九华山)、无人机灯光秀(重庆、黄山)等体验项目,带动餐饮、住宿等消费链。三亚跳伞基地一季度接待量同比增长70%。
交通接驳:eVTOL加速景区间串联,成都至乐山的“成渝低空文旅走廊”验证飞行成功,未来将缩短传统地面交通时间80%以上。
2. 物流与城市交通试点
美团无人机获全境覆盖运营合格证,第四代机型实现医疗物资15分钟紧急配送;深圳至珠海的跨城“空中的士”航线试飞成功,航程时间仅20分钟。
四、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1. 高校新增低空技术专业
2025年全国6所高校(北航、北理工等)首次开设“低空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聚焦飞行器设计、空域管理等跨学科领域,计划招生规模60-100人,旨在填补行业百万级人才缺口。
五、挑战与未来展望
1. 技术瓶颈与基础设施不足
动力电池续航、噪声控制等技术仍需突破;低空感知系统、充电设施等基建需加速布局。
法规标准待完善:空域管理、适航认证等政策需进一步细化,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2. 行业生态构建
企业呼吁多方协同,包括主机厂商、基础设施供应商、文旅内容设计方等,共建“低空+文旅”商业闭环。未来需通过常态化运营和规模化发展释放经济价值。
总结
2025年低空经济正从“政策驱动”转向“规模化应用”,eVTOL商业化落地和文旅场景深度融合成为亮点。尽管面临技术、法规和基建挑战,但多地差异化试点和政策支持为行业注入持续动力,预计未来十年将重构城市交通与产业形态。
更新时间:2025-05-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