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阵阵清雅的牡丹花香,记者近日走进了位于定陶区的山东稻香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推开生产车间大门,眼前的景象格外鲜活:流水线上,一个个造型精巧的月饼如同列队的“小灯笼”,沿着轨道依次完成装盘工序,工人们各司其职、动作娴熟,繁忙的节奏里透着十足的规整,尽显中秋备货旺季的活力。
立足菏泽的独特优势,山东稻香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聚焦“牡丹入食”这一创新方向,联合江南大学等科研机构,历时两年,成功攻克“牡丹纤维软化”技术瓶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公司积极推动牡丹产业从传统观赏用途向食品、健康等多元方向延伸,其研发的牡丹鲜花饼不仅获评“中国特色月饼”,还入选《中国特色风味食品标志性产品名录》,为推动地方农产品高附加值转化提供了示范样本。
“依托科技创新,我们将牡丹的产业链从观赏延伸至食品加工,有效提升了附加值,推动特色农业与食品工业深度融合,实现了‘一朵花’带动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的目标。”公司行政经理刘秀介绍。
目前,山东稻香村年产糕点4万吨,主要原料如小麦、牡丹、玫瑰、山药等多在菏泽本地采购,带动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超2万亩,直接带动群众年增收超4亿元。
“以前种的牡丹和玫瑰多用于观赏或提取花精油,收益不高。现在稻香村研发的新产品,不仅拓宽了我们的销售渠道,也让更多人认识了我们菏泽的特色产业。”定陶区冉堌镇牡丹种植户冉现岭说。
“围绕牡丹全产业链布局,稻香村已在定陶区构建集原料种植、馅料加工、产品生产、包装印刷、电商发货、国际贸易于一体的闭环体系,形成‘农头工尾、产加销一体’的融合格局。”山东稻香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总裁周立源说。
一块小小的鲜花糕点,撬动的是一个产业上下游的发展,承载的是一方百姓的致富梦想。从一朵花到一块饼,山东稻香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正以“牡丹入食”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以农促工、以工带农”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成为推动菏泽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的典型样板。
菏泽日报 记者 刘卫国 通讯员 韩秀娟 郭良壮
更新时间:2025-09-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