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善言,人类失语

这是一段时间内,我的某个群聊里边『包的』出现的频次。

那么请问,『包的』是什么意思?


我认真的看了下这个词出现的语境,确切来说,大概有以下几个意思:


但是这只是一个网络用词,经常冲浪的同学理解起来问题不大,但是你如果对家里人或者是一些别的场合的人讲,他们一定会疑惑。


什么包的,路易威登,古琦,还是爱马仕?

包什么,饺子还是馄饨?


当语言被『万能梗』偷走


当我们习惯于用『YYDS』来概括所有优秀,用『绝绝子』来表达所有赞美,我们看似节省了时间,实际上却在主动放弃对事物多维度体验的机会。


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如果你只会说:『卧槽,YYDS!』你就略过了去思考它为什么优秀——是叙事结构精巧?是光影运用 ?是演员的微表情处理到位?


当你失去描述细节的能力时,你就失去了捕捉细节的意识。


更讽刺的是,如今连电影都不用记名字了。主角是谁?『小美』『小帅』。反派呢?『大壮』。剧情?『反转了,但没完全反』。


戏剧理论家乔治·波尔蒂在18世纪就总结出世界上所有故事的36种基本剧情模式:求告、救援、复仇、灾祸、嫉妒、悔恨、重逢……

而我们现在的语言里,却只剩下一个「反转了」。


扯远了,我们回来。


词汇量正在塌陷


有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的主动词汇量正以每年约2.3%的速度递减,在日常交流中,表情包取代了语言,网络热梗覆盖了具体描述。你费尽心思打了一长段话,对方可能只回一个字:『典』,配上一张熊猫头。


表面上,沟通似乎没受影响——大家『懂』你的意思,但一旦需要表达,而非仅仅『传递信息』,问题就暴露了:

你内心翻涌着复杂情绪,却张不开嘴;你明明有千言万语,却只能求助于『互联网嘴替』:『对对对,我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然后就只能疯狂点赞。


可问题是——你想说的,为什么自己说不出来?


语言退化正在侵蚀思考能力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人类的能力在于,『归纳微妙』。

一些无法形容的、无法归类的微妙细节,人类总是能快速总结。

而我们正在丧失这个能力。


古代对风有八种分类: 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liáo)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

今天的我们: 『今天的风好大,吹得我好emo啊』


我们这一代人的语言匮乏,遇到滑稽的、搞笑的、反转的、出乎意料的、瞠目结舌的事件,你绞尽脑汁,只想到一个『6』。


——连情绪都懒得细分,直接交给一个外来词打包处理。

还谈什么思考。


AI不是救星,而是加速器:当表达全面外包


在AI出现之前,语言贫瘠或许只是个人语文水平的问题。

但如今,这已演变为对认知能力的严重威胁。


这一波AI的进步,主要基于LLM(大语言模型)。

语言本是人类情感的载体,却在当下显得孱弱不堪。因为 AI的『文笔』却远超我们:它细腻、精准,能瞬间生成层层递进的表达。


你无法描述,但AI可以。

你的词汇量在递减,而AI的语料库涵盖了整个人类文明的总和。


当我们对话中只想得出一个『6』时,转头就求助AI:『帮我写一段对秋天思念的文字,要那种无法形容的忧伤』。

AI几秒钟就能输出一首意境深远的现代诗,让你惊叹不已。


于是你越来越依赖它。

但危险不在于AI能写得多好,而在于我们越来越不想自己写。


当一个人懒得去寻找词汇描述独特的感受时,他失去的不仅是表达的能力,更是思考和感受的能力。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


当你无法用语言命名一种情绪,那种情绪对你而言就几乎不存在;

当你只能用『6』『绝了』『太牛了』来回应世界,你的内心世界也将被压缩成几个扁平的标签。



重新学会『好好说话』,是抵抗精神贫瘠的第一步


语言贫瘠的社会,思考会变得简单,情绪则会变得粗糙。

到最后,你会发现——

你不是不会表达,只是你的词不够用了, 不是没有感情,只是你没法描述它。


下一次,当你想说『我emo了』的时候,不妨停下来,去描述你 emo 的真实来源,哪怕只是白描的方式,是因为听到一手伤心的歌,还是因为猫不小心打翻你的手办,还是因为看到男朋友的聊天记录。


而在这个AI能替我们写出一切的时代,『好好说话』不再是修辞技巧,而是守护思考主权的行动。

下次别人问你『事情能搞定吗?』,与其回『包的』,不如说:『是的,我一定下午两点前把方案发你。』


再比如风——你有多久没真正感受过它?它的速度、温度、湿度、方向?

当你试图用语言描述这些,你会发现,你的感知力和思考力,好像又回来了?



还有什么出路吗?向 AI 学习


流行语正在扁平化我们的感知,而AI正在诱惑我们外包思考。

但讽刺的是,我们或许正该向AI学习如何『好好说话』。


AI不会主动说『包的』或『绝绝子』,因为它受过训练,知道这些词语是低效且高情境依赖的。它输出的永远是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富有层次的语言。


我们不应该让AI代写一切,而是要利用AI来拓展我们的语言边界。



当你想写『我觉得很不开心』时,不妨先把你境遇告诉他,让它帮你表述;

这些输出,不应该被直接复制粘贴,而应该成为我们重拾『归纳微妙』能力的学习材料,通过与AI的互动,我们可以在真实语境中学习:

向AI提问本身,就是一次思维训练——你必须先厘清问题,才能得到好答案;

读AI生成的文本后,尝试用自己的话重述,这正是『归纳微妙』能力的重建过程。


如果说上一代人通过阅读经典积累语言,那么这一代人,或许要通过与AI的对话,完成一场语言的反向工程。

反向思考是一个很有用的东西,而且相比于现代的人类来说,AI 是一个更为理智的交流对象。

我们对AI的依赖,必须从『替代』转向『迭代』。


向 AI 学习,学习它的耐心、它的逻辑、它对语言精度的尊重。

不是让AI替你说话,而是通过AI,重新学会「说人话」。


在未来,「好好说话」会重新变成一种能力,它不只是修辞的游戏,而是思考的证明。


当你能说清楚,你也终于能想明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0

标签:时尚   善言   人类   语言   能力   词汇量   情绪   说话   微妙   贫瘠   归纳   维特根斯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