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海潮这个人,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他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特别的存在。出生在1986年11月的云南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那地方是典型的山区农村,家里父母都是农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从小他就表现出对学习的劲头,成了村里公认的学霸。初中在当地姚关中学念书,成绩一直拔尖,奖状拿了不少。到了高中,进了施甸县第一完全中学,那学校在当地算得上重点,很多学生都能考上好大学。他也没让人失望,高考那年2005年,以县理科第一的成绩直接去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选了宇航学院的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本来他分数够得上北大清华的,但就因为对航天的兴趣,硬是选择了北航,这一步也为他后来的路铺了基础。
在北航的九年时间里,他从本科读到博士,一路没停歇。2009年拿下学士学位,接着直博,2014年博士毕业。专业上专注飞行器设计,研究航天器动力学和控制理论这些东西。毕业后没闲着,直接去了加拿大做博士后,先在约克大学地球空间科学与工程系干了两年,然后转到瑞尔森大学(现在叫多伦多都会大学)航空航天工程系,继续深挖相关领域。2017年夏天,他结束国外的研究,回国进了北航的宇航学院,当上了副教授,还入选了学校的“卓越百人”计划。很快就升为教授,还带起了博士生,成了名副其实的导师。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航天器非线性控制和估计理论,在空间系统应用上贡献不小,发表了不少论文,也指导学生搞项目。
说起他成为航天员的契机,得从2003年说起。那年神舟五号上天,杨利伟成了中国第一个航天员,他当时17岁,看得热血沸腾,就暗下决心要投身航天。2018年,国家启动第三批航天员选拔,这次特别增加了载荷专家这个类别,不光限军人,还面向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他一听就报了名,从2500多名候选人中层层过关,经历了初选、复选、定选三个阶段的重重考核。2020年9月,他正式入选第三批航天员,总共18人里,他是4名载荷专家之一,也是唯一来自高校的。值得一提的是,他有点近视,但国家破例允许他戴眼镜上天,这在中国航天史上是头一回。2020年7月,他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0月1日国庆那天正式宣誓成为航天员。
2022年6月,他被选进神舟十六号乘组,作为载荷专家,和景海鹏、朱杨柱一起执行任务。2023年5月30日上午9时31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对接空间站后,他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操作。在轨153天22小时41分钟,完成了各种实验,比如植物生长观察、材料测试这些。10月31日早上8时11分,返回舱安全着陆在东风着陆场。回来后,他继续在北航工作,2024年4月获颁“英雄航天员”称号,还回母校施甸一中做过报告,激励后辈。2024年8月,新华社采访他时,他说时刻准备着,再上一次太空。这家伙的经历,真的体现了那句“学有所用”,从农村娃到太空人,全靠一步步积累。
现在聊聊他的妻子刘冰玉,这位女士可不简单,长得年轻漂亮,气质温文尔雅,在学术圈也小有名气。她是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的副教授,还是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国际环境法和国际海洋法这些领域。两人其实是高中同学,在施甸一中时就认识了。她也来自云南农村,家境一般,但靠努力考上中国政法大学,学法律专业。大学毕业后,她继续深造,拿了硕士和博士学位,还去过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回国后进了政法大学教书,发表过不少论文,带学生搞研究。两人感情稳稳的,婚后生了个女儿,她在家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支持丈夫的航天事业。桂海潮在太空时,她就负责家庭后勤,没少操心。她的成就也不输丈夫,在国际法方向有影响力,经常参加学术会议,指导研究生论文。夫妻俩一个搞航天,一个钻法律,都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算是互相成就的那种。
桂海潮还有个特殊身份,那就是他是中国首位执行载荷任务的航天员,而且是唯一没有军籍的。过去中国航天员基本都来自空军飞行员,有军人背景,但他完全是民用身份,靠专业技能入选。这标志着中国航天选拔的转变,更注重科学家参与。他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城市志愿者,那时候在北航读书,积极报名帮忙,负责引导观众什么的。这段经历也体现了他热心公益的一面。作为北航教授,他不光教学,还带队科研,学生们都挺佩服他的。戴眼镜上天这事,也让更多人觉得航天梦离普通人近了点,毕竟他证明了身体有点小毛病也能克服。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