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来临如何养生

今天7月20日是入伏日,再过两天,7月22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大暑的到来。入伏和大暑一前一后,接踵而至,也标志着一年进入到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狂热阶段。天行有常,寒来暑往,我们虽然无法改变大自然的运作规律,但可适应季节的暑热变化,去弊趋利,避热纳凉,循古人夏养阳气之法为我所用,度过一个安全健康的夏及三伏天。

古人以“伏”表达最热天气的时限,其中含有二层意思,一则是说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于地下。二则伏就是不动耳,不动则生凉。正如大唐诗人白居易所说: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三伏天又分为初伏也叫头伏、中伏、末伏三期。而暑者,谓之炎热,大暑,当是热之极致。按照传统历法,今年三伏天属于短款压缩版,只有30天,较2024年的40天缩短至30天。初伏7月20日——7月29日,共10天。中伏为7月30日——8月8日,也10天。末伏8月9日——8月18,前后10天。

如何避开暑热之气,安全度夏?《黄帝内经》给出了夏天养生的总体原则和根本大法,就是“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意思是说: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气与地气上下交合,万物也就开花结果了。人们应该早睡早起,不要厌恶夏天日长天热,应该意志愉快,不要发怒,像有花苞的植物一样,使其成秀,让体内阳气能够向外宣通,这就是适应夏天长气的调养。如果违反了这个道理,就要损伤心气,到了秋天,会发生疟疾,使秋天适应收气的能力减少,冬天还可能重复发病。从黄帝内经的教导可以看出,健康度夏要把大养阳气放在首位。要养阳气首先从头开始,古人提醒我们,头为诸阳之总,尤不可风。夏天不可让劲冷之风吹头,过度冷风相吹,伤害阳气。

夏季三伏天,为养心重要时期。黄帝内经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太阳,通于夏气”。大意是说:心是生命的根本,主宰着人的精神变化,其功能状态通过面部色泽表现出来,在阴阳属性中为阳中的太阳,与夏天的阳气相通。传统中医认为,心脏属火,对应夏季,而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三伏天气炎热,易出汗,过度出汗会耗伤心气阳气,导致疲倦、心慌等不适。西医则指出高温加重心脏负担,出汗导致电解质失调及血液粘稠度升高等。

在饮食上,古人教导人们:“夏月不问老少,常吃暖物。腹中常暖,诸疾不能作,为阳气壮盛耳”。临夏之时,一切速冻冰冷食饮,如喝冰啤酒、冰饮料,狂吃冰棍、雪糕等冷冻食品,都在可禁之列。如狂爱贪食,则大伤阳气,令身体吃亏。

在食物选择上,宜选生阳之物,如羊肉,羊肉性温,能温中补虚,开胃健脾,补益阳气。生姜,民间云: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生姜以早吃为好,以配合早起阳气生发,但不宜晚上吃。韭菜民间认为是起阳草,专补阳气,特别适合夏季。同时,民间讲究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在伏天,找名店吃或自做羊肉饺子,是补阳的上等佳作,而陕西西安的酸汤羊肉水饺更是补阳绝品。

在作息规律上,古人说:夏月不宜晚起,令人四肢昏沉,精神懵昧。早上为阳气动转之始,夏天天又亮得早,于是适应季度变化,早起更养阳,晚起不利阳气生发。

在对待空调上,三伏天,不管在家还是在别的有空调场合,空调之风勿极冷常吹。古人说:盛热带汗,当风不宜。又说:纵意当风,任性食冷,故人多暴泄之患。

在纳凉地点选择上,古人说:暑月不可露卧,勿沐浴当风,慎贼邪之气侵人。而平居檐下、过廊、巷堂、破窗,皆不可纳凉,此等所在虽凉,贼风中人最暴。而正确的纳凉选择是:避暑高槐下,日影午时休。惟宜虚堂净室,水亭木阴,洁净空敞之处,自然清凉。正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公园荷亭好去处。

三伏天暑热难耐,但应对科学得方,三伏天盛于外的阳气就可为我所用,受之则身心有益。望各自珍重,保全天和。

⊂2025年7月20日草就⊃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3

标签:养生   伏天   阳气   黄帝内经   大暑   夏天   暑热   羊肉   初伏   早起   古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