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福布斯富豪榜,李嘉诚以373亿美元,也就是约2909亿港币再登香港首富的宝座,也是第23次成功登顶。
只不过97岁的李嘉诚已经到达了油尽灯枯的年纪,要说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那两个60多岁的儿子了。
李嘉诚的这俩儿子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连这两个年过花甲的儿子都放心不下?
李嘉诚于1928年生于广东潮州一个平常人家,小时候恰逢时局动荡,于是他随全家迁至香港避难。
命运似乎对这个少年格外残酷,他1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不得不辍学走上社会谋生。
为了赚钱养家,他做过学徒、工人,还当过塑胶厂推销员。
尽管生活艰难,这段经历却塑造了他顽强的性格和精准的商业眼光。
就像他自己说的,别人工作8小时,他就工作16小时,用加倍的努力来弥补出身上的不足。
1950年,22岁的李嘉诚用自己辛苦积攒的钱再加上家人朋友的支持,一共筹集了五万元港币,成立了长江塑胶厂。
然而创业之路从来都不好走,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只注重接订单而忽视了质量控制,工厂一度陷入困境。
但李嘉诚没有放弃,他靠“信义”二字,承认错误并努力解决问题,最终让工厂转危为安。
到1958年,公司营收超过1000万港元,净利润100万港元,他也成为了香港的“塑料花大王”。
很快,李嘉诚又将事业重心转向了房地产行业。
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香港楼市与股市双双低迷,市场弥漫恐慌,许多人急于抛售资产,但他却看准机会,和别人做法完全相反,持续以低价购入大量房产。
1972年,他创办的长江实业成功上市,仅仅五年时间,公司持有的地产规模就已经翻了数倍。
他靠着“逢低买入,逢高出手”的策略,在房地产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不止如此,李嘉诚还深谙多元化布局分散风险的道理。
他的商业帝国涵盖了地产、港口、零售、能源、电信等多个领域。
在投资能源行业时,1986年受中东石油危机影响,全球油价暴跌,他趁机用32亿港元购买加拿大能源企业赫斯基石油一半以上的权益,后来又陆续在电力、水务、燃气等能源细分领域布局。
除了商业上的成功,李嘉诚的慈善事业也同样令人敬佩。
他曾经说过,基金会就像是他的“第三个儿子”,他会将三分之一的资产投入其中。
截至2011年,他的基金会已经捐赠了超过125亿港元。
2011年,他成为首位获得卡内基慈善奖的华人。
不过李嘉诚的创业路上也曾遇到过波折。
2025年,由他掌控的长和系卷入了一笔高达228亿美元的港口收购案,这场交易将其商业版图带入了一段极为艰难的时期。
在短短三周里,长和系股价大幅下跌,公司市值缩水超过780亿港元。平均算来,几乎每天都有37亿港元资产价值在公众关注中“蒸发”。
但比起这些数字游戏,老人更忧心的是两个儿子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
作为李嘉诚的大儿子,李泽钜很早便被视为家族企业的下一代掌舵人。
小时候,他和弟弟李泽楷就经常被父亲带到长江实业的董事会上,安静地坐在一旁观察父亲如何谈生意、做决策,在商业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习。
李泽钜一路遵循父亲的期望,17岁去美国留学,在斯坦福大学先后读完土木工程本科和结构工程硕士。
毕业后,他按部就班地进入家族企业长江实业工作,从基层的测量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往上走。
他工作极为勤奋,每天常常工作10多个小时,就跟当年李嘉诚打拼时一样拼。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25岁成为长实的执行董事,28岁代替父亲进入汇丰董事会担任非执行董事,后续更是一路晋升,35岁就成为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
可李泽钜也并非一帆风顺。
1996年,他遭遇了那场轰动全港的绑架案。
世纪悍匪张子强闯进李家大宅,把他给绑架了,开口就要20亿赎金。
这对李嘉诚来说,虽是巨额款项,但他保持冷静与张子强周旋,最终双方以10.38亿港币成交赎回了李泽钜。
不过,这场绑架案给李泽钜留下了巨大阴影。
从那之后,他变得格外谨慎,变得沉默寡言,甚至有些畏手畏脚。
原本在商业决策上就较为稳健的他,变得更加不敢冒险。
李泽钜对风险管控极为谨慎,甚至有些极端:所有经手的文件都必须经过多轮独立核查,每个投资项目都要求制定多套后备计划,连日常出行都要求司机事先规划好几条不同的路线。
2010年马斯克带着特斯拉来香港找投资,他仅因觉得“电动车电池回收成本太高”,就打发了马斯克,白白错失了投资特斯拉这个后来市值万亿项目的机会。
与兄长的如履薄冰形成戏剧性对比的,是李泽楷的“破坏式创新”。
他和大哥李泽钜的性格截然不同,从小就比较叛逆,不愿意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下。
父亲让他学商,他偏要去读计算机;父亲让他接班,他偏要辍学去闯荡。
李泽钜在努力学习商科相关知识时,他却对新兴的电脑工程感兴趣,19岁赴美留学选了冷门的电脑工程专业,捣鼓的“互联网电话”项目,当时还被不少人嘲笑是“小孩子玩的把戏”。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他的商业嗅觉带着一种野性的天赋。
27岁时李泽钜就把自己创办的卫星电视卖给传媒大亨默多克,净赚10亿美元,李嘉诚本人竟是事后才知晓。
他早早投资腾讯,获利百倍;吞并香港电讯,创下亚洲并购纪录。
他有魄力,有野心,敢赌敢拼,这一点让李嘉诚欣赏,但李泽楷的“随心所欲”也让父亲头疼不已。
2000年,他斥资2900亿港元收购香港电讯,本想着大干一场,在新领域大展拳脚。
可谁能料到,正好赶上互联网泡沫破裂,这一下不仅让他欠下巨额债务,还让父亲李嘉诚在业界丢了面子,可谓损失惨重。
近年来他更是麻烦不断,收购案被否,在北京囤地被央媒点名,旗下公司演唱会出了严重事故。
作为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楷和李泽钜之间的相处模式一直比较复杂。
兄弟俩在公开场合保持着体面的互动,看上去关系和睦,但实际上两人之间存在着不少未公开流露的紧张与分歧。
每当面临重大商业决策,他们不同的经营理念和做事方式经常形成碰撞,甚至让身边人感到难以调和。
因此看着两个渐入老年的儿子,他始终没有放下心来。
如今李嘉诚已经97岁高龄,本该安享晚年,却还在为两个儿子操心。
虽说两个儿子都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前行,也并非一无所成,但距离李嘉诚对他们的期望,或许还有一段距离,这也难怪李嘉诚始终对他们放心不下。
更新时间:2025-08-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