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从秋分起,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养生也要顺应自然界“收”的特点,收敛阳气,滋阴润燥,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
俗话说:秋分不养,一年白忙。
因此,做好秋分养生格外重要,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早睡早起能养肺
秋分时节,阳气收敛,阴气渐盛,经常熬夜,容易伤及人体阳气,所以要及时调整作息,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尽量在10点左右就睡觉,每天保证至少8个小时的睡眠。
2.头部腹部双脚要护好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冻”有助提高身体抗寒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
不过身体有三个部位不能“秋冻”:头部、腹部和双脚。头部是人体阳气最为集中的部位,受凉易影响全身的气血循环;腹部是人体脏腑的聚集地,受寒易影响脏腑的正常功能;双脚是人体距离心脏最远的部位,如果着凉会大大降低机体抗病能力。
3.吞咽唾沫挡秋凉
清晨和临睡时,闭目静坐,先叩齿30次,再用舌头舔上颚及上下牙齿,待唾液满口时,分两三次咽下。然后稍停片刻,缓缓深呼吸,吸气时肛门收紧,呼气时默念“哂”(xi)字,但不要出声,反复30次。
这种方法不仅能锻炼肺部,还有利于血液循环,抵御秋季的寒气。
4.记得每天要泡脚
秋分时节,每日泡脚,可祛风湿寒,有助睡眠。泡脚时间不宜过长,可睡前20分钟烧上温水,泡至身体微微出汗即可,配合脚部按摩最佳。
5.晒背养肺激发阳气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背部是阳气汇聚之处,督脉和膀胱经等重要经络循行而过。
晒背能够激发阳气,使阳气能在经络中顺畅运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秋天人体的阳气渐收,通过晒背可以补充和储存阳气,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好准备。
6.调节心情宣肺气
秋季养生要着重注意不要大喜大悲,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没事笑一笑有助于宣肺。人在大笑时可使胸肌伸展、胸廓扩张、增大肺活量,有助于缓解胸闷、消除疲劳、驱散悲伤。
7.选择轻缓的运动
秋季运动总体上应该以“收”为主,以免损耗阳气。可以选择轻松平缓、运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散步、太极拳、登山等,同时,运动要循序渐进。
8.秋分养生按一穴
膻中穴,位于胸部,横平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上。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按揉3~5分钟,可以改善肺部气机不畅症状,还能清热化痰,有利于呼吸通畅。
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
9.酸味食物除秋燥
每天多吃新鲜果蔬,莲藕、山药、百合粥、梨等食物,有助抵御秋燥。其次,吃点酸味的食物,比如柑橘、山楂、葡萄、柚子等,有助于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10.秋分喝一碗养生汤
百合莲子银耳汤,其有美容养颜、养心安神、润肺止咳、健脾养肾的作用。适合在干燥的秋季饮用。
更新时间:2025-09-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