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夫妻靠卖大米,花24年做出百亿公司,如今品牌上市火爆全网

编辑:JJ

十月稻田,作为目前电商平台里知名的大米品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爱戴,

但是鲜有人知道,这个品牌的两位创始人还是夫妻。

王兵和赵文君作为品牌的创始人,

十月稻田不仅在2023年10月成功登陆港交所,品牌估值高达145亿元,

还在2024年创下57.45亿元营收,两人的个人身价更是突破百亿。

他们如何从传统粮商转型为电商先锋?

他们的成功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条路的意义和挑战又是什么?

王兵从小就跟稻米打上了交道,家里就是从事稻米加工的工作。

但是长大后的王兵却有着自己的想法,

大学时他选择了橡胶工艺专业,想要做出另一番成就。

命运却在校园里为他安排了转折,

他遇到了比自己小两届的赵文君,一个主修贸易经济的师妹。

两人通过朋友介绍相识,很快从学习交流到一起吃饭看电影,

感情迅速升温,确定恋爱关系。

赵文君的贸易经济背景为日后的生意打下了基础,

而王兵的家族经验则提供了行业洞察。

毕业后的二人相扶相持,先是从最熟悉的原粮贸易做起。

开着面包车四处送货,搬运几十斤的大米,赚的都是辛苦钱。

线下市场被金龙鱼、福临门等巨头垄断,小品牌生存艰难,

他们只能靠东北大米的品质在夹缝中求存。

王兵的父亲和伯父作为家族米业的“老兵”,对他的创业影响深远。

据报道,王兵曾回忆,父亲常教导他“做生意要讲诚信,米要卖得干净”。

这种朴实的价值观贯穿了他们的创业之路,也为十月稻田的品牌信任奠定了基础。

然而,家族生意也带来了压力——如何超越父辈的传统模式,成为他们早期最大的挑战。

2010年,国内电商开始崛起,淘宝、京东等平台改变了消费习惯。

王兵和赵文君敏锐捕捉到这一风口,决定放弃线下门店,转型电商。

2011年,他们创办起十月稻田公司,打造了“十月稻田”,“柴火大院”两个品牌,

专注于销售东北大米,和京东还达成了专属合作,

有着自己的会场频道,这也是他们事业成功的重要契机之一。

上线首周,十月稻田的销量就超过线下一个月的业绩,单日最高卖出上千包大米。

2012年,他们在北京组建专业营销团队,当年即成为京东同品类销售第一,

营业额同比增长300%。 此后,他们拓展至天猫、1号店等平台,

从2018年起连续四年霸榜同品类销售额第一。

2024年,十月稻田营收达57.45亿元同比增加18% ,属于中国预包装大米零售市场的顶流。

据业内人士透露,早期电商平台对粮油品类的支持有限,

王兵夫妇曾亲自学习网店运营,甚至熬夜研究消费者评论。

赵文君在营销上的天赋尤为突出,她提出“用讲故事的方式卖大米”,

通过介绍东北五常大米的产地优势,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这一策略让十月稻田从单纯的商品变成了有温度的品牌。

忙碌的公司内部

十月稻田的成功离不开其差异化战略,

尤其是在产品设计和品牌打造上的创新。

以下是三个关键突破:

传统大米以20斤、50斤的大包装为主,适合大家庭,但对独居人士或小家庭不够友好。

王兵夫妇推出5斤、10斤甚至1斤的小包装大米,精准定位年轻人和租房族。

尽管初期被业内嘲笑为“不划算”,但小包装迅速成为爆款,迫使金龙鱼等巨头跟进。

小规格大米

十月稻田主打五常大米,强调其北纬45度的地理优势和营养价值。

通过严格的产地溯源和质检体系,他们确保每一包米的品质可追溯,赢得了消费者信任。

新潮的包装设计也让产品摆脱了传统粮油的“土气”形象,更贴合年轻消费者的审美。

十月稻田通过明星代言和热门IP联名,

将大米从必需品变成“网红”产品。

例如,与综艺节目和动漫IP的合作,

让品牌在年轻人中迅速走红。

然而,创业也带来了家庭生活的牺牲。

早期,他们每天起早贪黑,搬运大米、研究电商,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家人。

据知情人士透露,他们的女儿出生后,夫妻俩因忙于生意,常常将孩子托付给父母照顾。

即便如此,他们始终保持着对彼此的信任和支持。

赵文君曾表示:“创业最难的时候,是王兵拉着我的手说,咱们一定能行”。

2023年上市后,王兵夫妇开始更多地关注家庭。

据报道,他们计划在沈阳为父母购置新房,以弥补多年来的陪伴缺失。

此外,王兵的伯父作为家族米业的“元老”,也在上市时公开表示对他们的支持,

认为“十月稻田让家族生意走出了新路”, 这种家庭纽带为他们的创业增添了温暖底色。

2023年10月12日,十月稻田在港交所正式上市,募资净额7.16亿港元,估值145亿元

上市不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还为公司提供了资金支持,用于优化供应链和拓展市场。

据招股书显示,十月稻田计划投资智能仓储和绿色生产技术,以提升效率和可持续性。

2024年,十月稻田推出“有机大米”系列,试图进军高端市场,但市场反响褒贬不一。

一些消费者认为其价格过高,性价比不如原有产品。

这一尝试显示了公司在多元化上的努力,但也暴露了品牌定位的潜在风险。

十月稻田的崛起无疑是传统行业拥抱互联网的成功案例。

王兵和赵文君抓住了消费升级和电商风口,

通过小包装、品牌化和产业链整合,改写了预包装大米市场的格局。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再传统的行业,

只要找准痛点、敢于创新,普通人也能实现逆袭。

十月稻田的高利润率令人瞩目,但过度依赖营销和包装可能掩盖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大米的本质是品质,任何花哨的包装都无法替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上市后,十月稻田的快速扩张可能导致管理漏洞,

尤其是在供应链和质检环节,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信任危机。

此外,东北大米产量的有限性可能限制其规模化发展,

多元化尝试(如有机大米)又面临市场接受度的考验。

更深一层看,粮油行业关乎国计民生,

企业的责任不仅是赚钱,更要守住安全底线。

王兵夫妇的百亿身价令人羡慕,

但这背后是无数家庭对他们产品的信任。

王兵和赵文君从沈阳的米堆里起步,

靠敏锐的市场洞察和果断的电商转型,打造了十月稻田这个百亿帝国。

他们通过小包装、品牌化和产业链整合,精准抓住消费升级的机遇,

他们的感情默契和家庭支持为创业增添了温暖底色,

而上市后的新尝试和挑战则展现了他们的野心与压力。

然而,粮油行业的核心是品质与安全,

十月稻田的未来取决于能否在扩张中守住底线。

他们的故事是普通人逆袭的励志篇章,

但也提醒我们:成功的光环下,责任与考验从未缺席。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十月稻田
证券日报:《十月稻田2024年实现营收57.45亿元 玉米产品营收同比增加523.2%》
中国企业家杂志:《沈阳夫妇卖大米,花24年做出百亿公司》

红星新闻:《“网红大米”十月稻田今在港挂牌,上市前实控人大额分红,成长性是最大考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7

标签:大米   品牌   品类   稻田   粮油   夫妇   火爆   消费者   夫妻   家族   传统   财经   市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