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钱宝
编辑|黄毅来了
“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
2023年,李佳琦在直播中拿着花西子眉笔,“审判”打工人,引起了全网的一致抵制。
两年后,同样的直播间里,李佳琦却说出截然不同的话。
“普通女生没闲钱别做医美,水光针维持不了多久,削骨手术风险太大。”
这一次,弹幕里满是“人间清醒”“终于说实话了”。
两场直播,同样的犀利口吻,为何引发截然不同的舆论反响?
网友不同反应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直播行业的深层变革。
2023 年 9 月 10 日晚,李佳琦在直播间推广花西子眉笔时,有网友在弹幕质疑“价格越来越贵”。
当时直播间的花西子眉笔售价79元3支,总净含量 0.24 克,折算每克价格约 329 元!
当年同期的黄金零售价只有538元/克!
这样算来,这个眉笔确实不便宜。
面对这一常见的消费反馈,李佳琦却突然情绪失控,连续反问:“哪里贵了?国货很难的...... 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
都说顾客是上帝,面对李佳琦的“审判”,“上帝”们被彻底点燃了。
据微博数据显示,事件发酵 12 小时内,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 25 亿次,# 李佳琦 你变了 #等 5 个话题同时登上热搜榜前 10。
更戏剧性的是,这场直播的观看人数从峰值 3000 万暴跌至不足 600 万,直播间弹幕被“傲慢”“脱离群众”刷屏。
在直播行业如日中天的年代,顶级主播的年收入普遍超过千万,与普通消费者的收入差距不是一点点。
听到李佳琦以“打工人”自居时,网友嘲讽:“你一天赚的钱比我一年都多,有什么资格教我努力?”
李佳琦的不当言论让他的口碑断崖式下跌。
2023 年双十一首日,李佳琦直播间销售额同比下滑50%,拱手让出“带货一哥”的宝座。
不少品牌合作方也开始调整策略,部分国际美妆品牌暂停与其续约。
央视网、中国经济网等官媒下场批评,称其“背离初心”“吃消费者的饭,笑消费者的穷”。
各大新闻媒体更是刊文指出:“主播不应成为资本的传声筒,而应是消费者的代言人。”
从年入千万的顶流到被全网讨伐的“傲慢代言人”,李佳琦的跌落只用了一场直播。
当“打工人”的自嘲沦为资本的傲慢面具,这场口碑滑铁卢不仅是个人的翻车,更敲响了行业警钟,
当主播与用户的共情纽带断裂,流量神话还能支撑多久?
在经历了“眉笔风波”的李佳琦,也尝试过直播道歉、参加综艺等各种方式挽回形象。
但是作为带货主播,再怎么博同情都不如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今年4月13日,在李佳琦的直播间里,弹幕一直在问李佳琦有没有医美相关的产品。
他表示:“有钱有闲再去做医美,一次水光针根本不会有什么作用。”
对于许多爱美人士的容貌焦虑,他安慰道:“不是明星没必要去垫鼻子、削骨、拉皮,这些都有很大的风险。”
李佳琦作为一位带货主播,本就是资本运作的一环,但是他却直言:“我这么说可能有很多医美机构会恨我,但是做医美绝对不可能打一针就有效果。”
对于近期非常火爆的国外医美宣传,他们打着“免签”、“落地签”、“周末往返”、“立竿见影”这样的旗号哄骗消费者。
李佳琦说:“当你看到一个东西突然火起来,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背后一定是有人在推的,一定要理性消费。”
这一晚的直播,让李佳琦再次赢得了口碑。
“虽然他之前看不起我穷,但是这次我觉得他说得对。”
“日常坚持运动、健身,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才是最好的护肤品!”
环绕在李佳琦身边的舆论,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评价他的词从“高傲”、“精英主义”一下子变成了“良心”“靠谱”“说得对”。
在“眉笔事件”中,负面情绪通过短视频平台快速扩散。
而在“医美劝退”事件中,用户自发剪辑的“李佳琦科普医美风险”视频在 B 站、抖音获得超万次播放,形成“二次传播”的正能量循环。
李佳琦的反转看似戏剧性,实则暗藏行业转型的关键密码。
当主播从 “资本传声筒” 蜕变为 “消费守护者”,这场口碑看似是一次偶然的翻盘,说到底还是直播电商底层逻辑改写的开端。
在直播电商的上半场,主播们沉迷于“全网最低价”“库存告急”的话术狂欢,将消费者视为待收割的流量。
但李佳琦两次直播事件的爆发,彻底暴露了这种“流量思维”的致命缺陷:当主播站在资本一方对消费者进行道德审判时,信任大厦瞬间崩塌。
真正的破局始于角色认知的重构。
玉石主播大庆的直播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在直播间设置“质检透明角”,实时展示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每块玉石的鉴定过程,并承诺“假一赔十”。
这种“源头把控 + 专业背书”的模式,使他的复购率在同类主播中居高不下,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刘大庆的成功向我们证明,主播的核心价值不是流量号召力,而是成为消费者的“品质守门人”。
除了品质把关,消费者也需要看到更多专业化内容的输出。
头部主播开始从“叫卖式带货”转向“知识型直播”。
美妆主播骆王宇在直播间开设“成分解析课”,用实验对比演示护肤品效果,使客单价提升的同时退货率也大大下降。
这种“专业赋能消费”的模式,有力地重塑了主播的可信度。
李佳琦的两次争议,折射出直播行业的底层逻辑。
消费者需要的不是“全网最低价”,而是“被理解的真诚”。
当主播站在用户角度思考,用专业知识赋能消费决策,直播才能从“流量游戏”升级为“价值服务”。
好的主播应该像一面镜子,照见消费者的需求与渴望。
这或许才是直播电商穿越周期的终极答案。
部分参考资料来源:
光明网:热搜第一!李佳琦称不建议普通女生做医美:没钱没 …
澎湃新闻:“79元贵吗?”李佳琦冲冠一怒后连夜道歉,花西子遭“ …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