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花令日军中将一见钟情,中将带姐妹东逃日本时,死神紧跟而来

1945年8月中旬,一个江汉小镇。锣鼓忽作。客栈里,琵琶声轻起,《十面埋伏》缓缓铺开。


桌上是酒菜与两口小包。人却很少川崎中将、上官莹、上官玉。


彼时,外头传来消息天皇投降。街面拥挤,鞭炮乱响。


这幕结局的前景,要从武汉失陷说起。


1938年后,武汉沦陷。黄陂木兰山下,小村藏着逃难的人。


一对姊妹,约十八岁。她们姓上官,家学尚在,琴书不废。


此前,河湾出过命案。两名日兵被打死,沉在浅水。


报复很快到来。日军第三师团合围四村,机枪列在禾场。


男人被押到墙根。妇孺分开。火光映着祠堂檐角。


年轻妇女被挑出,押往驻地。上官姊妹在列。


据口述与零散笔记,押解队伍驶向汉口一间饭店。


那会儿,第三师团中将川崎宫夫驻汉口。39岁,出身陆军学校。


他住整整一层,身边常有十名艺伎。军务外,嗜歌舞。


对照之下,他在前线以冷硬见称;回到房间,却要听弦音。


一天,姊妹被带到楼层门口。衣衫尘土,眼眶发红。


川崎示意先洗漱,换上和服。随后,命人弹曲暖场。


艺伎的三弦起拍。姊妹低头不语,手指却不自觉跟着点。


川崎捕捉到这个细节,递来三弦与琵琶。


上官莹试弦,弹出《苏武牧羊》。音路古朴,堂内一静。


上官玉接过琵琶,取《十面埋伏》。其后,连艺伎也没再作声。


有回忆称,川崎拍手称妙。自此,对二人另眼。


转年,战局吃紧。空袭频仍,电台里多是败报。


而在饭店密室,琴音成了避难所。艺伎渐被冷落。


姊妹因此免于辗转押送,生活却在孤闭中。


她们并未宽恕此前的伤害。更多是出于惧怕与活命。


1945年8月12日夜,据说川崎装好两口皮箱,取道出逃。


卡车行至郊外,他带二人下车,躲入树影,转往小镇。


等到午后,街头传遍消息日本无条件投降。


川崎问过一句“你们愿意跟我回日本吗?”


答语很轻“爱你,不爱你能爱谁?”语气更像权宜。


其后,酒开了。琵琶再起,仍是那支《十面埋伏》。


末了,屋里只剩沉默。等到镇公所的人赶来,一切已定。


档案里难见这桩细事的正式记录,口述版本倒流传甚广。


有人说川崎真心倾慕;也有人说不过是占有。


前说凭一段琴缘与日常起居,证据偏软;后说与其军职相符。


反过来姊妹的抉择亦难以被简单赞美或苛责。


她们在强力之下求生,等到战局翻转,才抓住一线主动。


因果并不复杂围村—掳走—圈禁—失势—逃亡—清算。


数目也清楚四个村子、十名艺伎、两口皮箱、三人同路。


地名有迹可寻黄陂木兰山,汉口饭店,江汉小镇。


机构与编制亦在日本陆军第三师团,汉口司令部。


更确切地命运拐点不止一个一是学琴在先,一是战败在后。


前者让她们被看见,后者让她们能离开。


这段旧事的细枝末节或有出入,主线并不摇。


等到夜深,谁还会记得那把三弦的弦序?


只剩那支曲在心上合围,层层逼近,又层层散去。


末了,锣鼓停息,小镇恢复日常。人各自归队。


姊妹再未留下确凿行迹。琵琶声,也只在回忆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5

标签:历史   中将   日本   日军   钟情   死神   姐妹花   姐妹   汉口   姊妹   琵琶   师团   小镇   木兰   埋伏   锣鼓   战局   皮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