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发现,山西挖出宋金瓷艺天花板!改写北方制瓷史



引子:官哥汝定钧之外,还有一个被遗忘的“白瓷圣地”

说起宋代名窑,你只知道“官哥汝定钧”?

山西河津窑的横空出世,正在改写中国陶瓷史!

2016年,考古人员在吕梁山南麓的固镇村,发掘出一处完整的宋金时期窑场。

不仅首次在山西,发现制瓷作坊与窑炉,更出土了胎白如雪、釉润如玉的顶级细白瓷,其白度甚至超越邢窑、定窑。


这里还发现了全球博物馆,争相收藏的黑彩瓷枕,其中168件被定为珍贵文物,堪称“瓷枕界的王者”。

这次发掘,彻底揭开了河津窑——这座被誉为“古龙门窑”的千年秘色。


窑洞式作坊+巨型烟室:北方最完整的宋金制瓷产业链

固镇窑址位于,遮马峪古河道台地,发掘严格采用三维扫描、无人机航拍等科技手段,完整揭露了宋金时期的制瓷体系:

4处制瓷作坊:多为窑洞式结构,其中二号作坊为地窨式,极具地域特色。


各作坊分工明确——一号负责练泥,二号制坯晾坯,四号存放窑具;

4座瓷窑炉:Y1为北宋窑,其余三座属金代,均为半倒焰馒头窑;

超常规巨型烟室:北宋Y1窑的烟室面积竟占整个窑炉近一半,国内首见.

推测具备缓火、干燥、复用余温等复合功能,代表先进的热能管理技术。


这是山西首次发现完整的制瓷遗迹群,涉及烧制瓷器的全产业链。


河津窑的‘美学双璧’

固镇窑址出土器物丰富,涵盖粗白瓷、细白瓷、黑酱釉瓷及三彩釉陶,其中两类产品尤为突出:

北宋细白瓷:

胎体致密,釉面光洁,素雅无纹;

检测显示其胎釉铁钛杂质含量低于1%,白度超越邢窑、定窑;


烧成温度极高,助燃剂含量低,代表北方白瓷的工艺巅峰。

金代装饰瓷枕:

造型多见八角形、腰圆形,装饰技法包括剔花填黑、白地黑画、珍珠地划花;

黑白对比鲜明,浅浮雕效果强烈,故宫所藏乾隆御题瓷枕即为其中精品;

低温釉枕色彩活泼,构图流畅,兼具实用与艺术性。

据统计,全国宋金珍贵文物瓷枕中,河津窑产品占比高达9%,堪称“十枕有一出龙门”。


北宋:追求釉质之美,以素雅白瓷为代表,体现含蓄内敛的审美;

金代:转向装饰之美,瓷枕成为艺术载体,黑白对比强烈,纹饰丰富多元。

这一转变,不仅是工艺技术的进步,更是社会文化、民族审美交融的体现。

河津窑恰处于这一历史转折点,其产品兼具宋之精工与金之豪放,堪称“南北交融的窑火样本”。


结论:河津固镇——北方制瓷史的重写者,何以成为“瓷枕之乡”

固镇窑址的发掘,不仅填补了山西陶瓷考古的空白,更带来三大认知突破:


以完整的作坊、窑炉及富集瓷土矿,构建起北方地区罕见的制瓷产业集群样本,极大推进了古代陶瓷工程技术研究;

其北宋细白瓷的极致白度,与金代瓷枕的独特装饰,重新定义了宋金北方民窑的工艺上限与艺术成就;

实证了河津窑即文献中“龙门窑”,其产品流通海内外,改写了中国陶瓷输出与审美交流的历史细节。

正如业内所言:“总道官哥汝定钧,瓷枕还看古龙门。”


河津窑,这座被黄土掩埋的千年窑场,让我们看到一段,被遗忘的文明之路。


参考资料:201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报告

#在头条记录我的2025#​#十大考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7

标签:历史   山西   挖出   天花板   河津   固镇   作坊   北宋   细白   龙门   陶瓷   完整   窑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