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华侨报》特约记者 周静平
盛夏的贵州铜仁,群山环抱的茶园里,茶农们正忙着采摘嫩绿的茶芽。这些茶叶经过遮荫覆盖、蒸汽杀青、低温研磨等30余道工序后,将化作一抹沁人心脾的碧色粉末,跨越重洋登陆日本东京银座、美国纽约第五大道的精品茶店。这座曾以梵净山闻名的内陆城市,正以“中国抹茶之都”的新身份,在全球茶产业版图上刻下深刻印记。
在贵茶集团的智能化工厂里,日本制茶专家山本幸雄正调试着从瑞士引进的纳米研磨机。这条融合中日德三国技术的生产线,每小时可处理300公斤茶叶,将传统石磨需要8小时完成的研磨工序压缩至40分钟。“中国抹茶的粒径已突破500目,达到国际顶尖水平。”山本幸雄指着显微镜下的茶粉说道。
中国贵州铜仁的蜕变始于2018年,当地政府将抹茶列为“千亿级产业集群”核心,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将零散茶园整合为30万亩欧盟标准基地,建成全球最大的抹茶单体车间。
在抹香集体验馆,26岁的茶艺师卢倩正指导游客用茶筅击拂出绵密茶沫。“很多日本游客惊叹,原来抹茶的故乡在中国。”她展示着手机里与日本京都茶道师的交流群组。这种文化认同正转化为商业动能——贵茶集团与伊藤园、三得利等日企建立技术合作,其抹茶冰淇淋、抹茶巧克力等衍生品占据日本便利店30%市场份额。更深远的变化在于标准制定权:中国主导的《抹茶》国家标准已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审议,终结了日本长达30年的行业垄断。
中国贵州铜仁的崛起引发国际关注。日本农林水产省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碾茶产量同比下降8%,而铜仁提出2026年产量达2200吨的目标,相当于再造半个日本产业。但竞争背后是更广阔的协作图景:在欧盟市场,中企与日本三井物产联合推出的“东方抹茶礼盒”售价突破每公斤800欧元;在非洲,铜仁向肯尼亚输出遮荫栽培技术,帮助当地提升茶叶附加值4倍以上。“抹茶不是零和游戏。”抹香集社长皮润指着墙上“茶和天下”的书法,“当星巴克的抹茶拿铁与京都茶室的薄茶同时飘香,这才是产业真正的繁荣。”
夜幕降临,梵净山脚下的抹茶产业园灯火通明。这里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吨,带动12万茶农人均增收超万元。从茶马古道的驼铃声,到智能工厂的机械韵律;从唐宋点茶的雅集,到元宇宙茶空间的沉浸体验,铜仁的抹茶故事印证着一个真理:当传统产业插上科技与文化的双翼,即便是深居内陆的山城,也能在全球价值链上攀登新高度。这场静悄悄的绿色革命,或许正重新定义着“中国制造”的内涵——它不仅是规模的扩张,更是生态智慧与人类文明的和鸣。(作者系IKKO株式会社茶业事务部主任)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