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有五天的日程,但伦敦时装周可以称得上是短小精悍,先锋的创意不会缺席,传统的英伦精神也一直流淌在本土品牌的血液中,更不用说这里也是诸多中国设计师发展和成就自己品牌的福地。在2026春夏时装季,伦敦不出意外地,给了我们意外之喜。
Perks Field,Kensington Gardens
在以时装的名义谈论过英国的天气、当代艺术和贵族文化之后,本季Daniel Lee把视角转向了英伦音乐,和那个摇滚乐盛行的六七十年代,“音乐关乎自我表达、原创性和归属感。”他这样解释道,“我开始思考时尚与音乐的联姻,以及如何颂扬这种关系。确实,我认为音乐人在造型风格方面一直是最出色的。”
诚然,英伦时尚中从不缺少音乐人所引领的潮流,从披头士乐队到David Bowie,那些闪耀着复古光彩的造型要素,几乎是与摇滚的旋律同时发声,相辅相成。Lee也承认,自己成长阶段的音乐偏好,深受喜爱哈雷摩托的父亲影响,从具体作品来说,就是大秀开场时播放的那首Black Sabbath乐队在1970年推出的迷幻摇滚作品Planet Caravan。
伴随着旋律中梦幻迷离的情绪,经典格纹以醒目的荧光色调卷土重来,不只是体现在风衣上,从西装外套到皮质夹克,都被笼罩上了六十年代最不羁奔放的色彩;大量的流苏细节,呼应音乐节延伸而来的波西米亚风情,装饰在细长款围巾和外套绲边处,或是以编制工艺打造连衣裙和抹胸内搭;还有源自复古塔罗牌漫画元素的印花,演绎半个世纪前的英伦活力。
提到六七十年代,自然也少不了对未来主义和disco文化的致敬,Lee毫不吝惜地引入了各色闪耀的金属亮片元素,连马术骑士徽标都变成了银色,其中还包括不少格纹链甲裙,如同先锋音乐派对上投射的璀璨光芒,唤醒了我们对于那个年代的集体回忆,但回忆绝不等同于沉湎在旧时光中,尤其是在当前的大环境下,通过如此贴合“经济上行期”之美的Burberry,Lee再次重申了创造力对于时装行业的重要性。
180 The Strand
伦敦时装周首日,阔别秀场发布许久的H&M在180 The Strand呈现了一场名为“H&M&180: The London Issue”的沉浸式发布活动,模糊了秀场与音乐、现实与虚拟、后台与舞台的界限,让时装、音乐与表演融会贯通,70余套时装造型以三个篇章陆续登场,走秀阵容中既包括Sora Choi、Paloma Elsesser等超模面孔,也不乏Romeo Beckham、Iris Law和Lila Moss等新生代偶像,重新定义了H&M在时装语境中所代表的新形象。
H&M设计负责人兼创意顾问 Ann-Sofie Johansson也对这次活动信心十足,“H&M 2025秋冬系列是我们迄今最具力量的系列之一,旨在礼赞自我表达与个人风格。我们希望通过这场盛典点亮伦敦,汇聚多元形式的创意表达,从风格到音乐、从形态到能量,与如此多杰出的来宾们共享这一时刻。”
在颇具建筑感的秀场空间中,巨大的屏幕装置和音乐节奏渲染出沉浸式的氛围,来自H&M Studio系列的作品率先为大秀拉开帷幕,模特们身着剪裁利落的套装、修身连衣裙和廓形感羊羔毛夹克陆续登场,作为H&M旗下主打高端质感的作品,本季Studio系列延续了经典款式与高质感面料的有机结合,为长期主义者提供了理想的选择,同时金属质感的连衣裙和流苏系列,也呼应着伦敦这座城市的动感活力,如Amelia Gray所言,“伦敦是一座充满个性与街头风格的城市,对这个系列而言是最完美的舞台。”
随后H&M 2025秋冬系列的两大篇章依次登场。取材于90年代末英国的文化浪潮与Britpop风格的第一篇章,更加充满活力地演绎了英伦文化中不羁随性,从格纹衬衫到皮质外套,将基础款的造型潜力发挥到最大化;而相对于第一篇章的动感率性,第二篇章更倾向于讲述伦敦这座城市神秘多元的午夜故事,蕾丝元素与精裁西装并置,展现出独特的矛盾美学,对于H&M来说,用一场大秀来彰显伦敦的不同侧面,同时反映品牌在多种风格之下融会贯通的能力,无疑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Mansion House,London
从某种程度上说,Simone Rocha主打的浪漫心思,既为她确立了明确的风格和受众群体,却又在不知不觉中让她陷入了瓶颈,她主动意识到了这点,并且试图挖掘女孩们在着装背后的“心事”,她把秀场选在了伦敦市长官邸这般正式而宏大的场景中,“我喜欢把作品放在一个看似合理、却又未必完全契合的地方。”
这种看似错位而“格格不入”的感受,正是她在创作上的突破点,灵感源自摄影师Justine Kurland 2020年的摄影集《女孩画像》和小说家Maureen Freely的作品My Dress Rehearsal: or How Mrs. Clarke taught Me How to Sew,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关注到女孩青春期阶段强烈的自我意识,并刻画了这种意识在公共场域中所激发的不安与困顿,如Rocha所言,“那是一种略带青涩、又像初次踏入社交场的少女心情,当你被展示于人前,内心却并不真正愿意置身其中。”
因此整个系列洋溢着一种少女的傲娇、不情愿,甚至是“不着调”的诙谐气质,衬裙的歪斜感、略显笨拙夸张的项链,还有看似随意堆叠的裙撑、拖沓的裙摆,以及从抹胸边缘露出的内衣,Rocha从这些“不得体”中表达了女孩们的不羁个性,为甜美增添了几分酸涩的滋味,进一步延伸了品牌的浪漫叙事。
British Museum
Erdem Moralıoğlu的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古典美的主线,但究其内核,Moralıoğlu有一颗非常猎奇的心,他所打造的优雅裙裾,其灵感来源绝不仅限于宫廷壁画和仕女图,此前他曾以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传说为蓝本展开创作,而这一季他所提出的概念,更是让人大呼“玄学”——生活在19世纪末的瑞士灵媒Hélène Smith及其超现实的艺术世界。
实际上,Smith的名字在很长一段时间被人们所遗忘,直到2022年她的绘画作品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出现,才让Moralıoğlu注意到了她的名字。简而言之,Smith称自己是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印度公主的转世、能与火星人沟通,“她甚至以自创编码形式发明了一种火星语言,并绘出她所见到的美丽景观与宫殿。”Moralıoğlu在后台和大家解释道,他好像真的被Smith的想象力所吸引,虽然20世纪心理学家已经将Smith的行为诊断为癔症。
好在对Smith的痴迷并没有颠覆他的美学体系,开场那件以维多利亚时期古董蕾丝制作的笼式塑臀连衣裙,也不过是以Smith的火星字母塑料模型加以点缀一下而已,整体并没有偏离古典美的轨道,除此之外,Smith的那些幻想变成了秀场上略带解构意味的礼服裙和流线的廓形,而更有意思的是,Moralıoğlu还推出了几款精裁西装,看似与主题毫不相关,但他坚称,“这是我为Smith设想的心理医生!”
Ironmongers' Hall
Dilara Findikoglu把这一季称之为“纯真之笼”,秀场布置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凡尔赛宫的乡村别墅Hameau de la Reine颇为相似,她说,“我一直在努力治愈祖先留下的创伤。我一直在回忆过去所有从未获得自由、被关在无辜牢笼里的女性。女性长期被禁锢于纯真与纯洁的牢笼中,被要求保持洁净、代表贞洁……但今天,我们要挣脱这个牢笼。”
“有时它源自我的灵魂。当我制作某件作品时,若言语无法表达,我通过服装传达。”Dilara想表达的观点一直非常清晰明确,并且方式尖锐,那些紧身胸衣被她视为女性被束缚和迫害的象征,以内衣形式表现的做旧和破碎效果,也将秀场的情绪和氛围感一次次推向极致。
但实际上,Dilara的目标并不只是在表达痛苦,本季是她首次推出包袋作品,也标志着她在经营品牌的成熟度上更近了一步,“我想保持独特,但我一直对自己抱有很大的梦想。我正在以Dilara的方式进行商业化,保留我的定制作品,但与更多人建立联系。”而除此之外,Dilara也已经在规划品牌的彩妆产品线,她的野心不容置疑,尤其是当她坦陈,本季的创作她对代际传承中女性苦痛的疗愈和告别后,又让我们开始期待Dilara的下一站,又会是怎样的面貌。
The Dorchester Hotel
中国设计师张卉山本季没有选择传统的时装秀形式,因而避免了繁琐的试装、面试、排练等环节,依托逐渐稳定的客户群,他得以把办秀的精力用在与客户们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着装的需求和偏好上。
因此,我们看到本季Huishan Zhang的作品,完全是按照客户常见的着装场合来进行划分和造型的,他将其区分为“日装”与“晚装”,无需赘述,我们便能看清其中在款式、廓形和装饰上的区别。
而在这个系列上线lookbook的同时,Huishan Zhang也随即采取了即看即买的策略,让品牌的拥趸们可以不受时装发布周期的现实,尽快获得他们心仪的作品。对于张卉山来说,品牌的转变是务实而有机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品牌远离喧嚣,以更加细水长流的方式,稳健长远地发展下去。
Conway Hall
秀场中央停放的一辆被撞毁的红色凯迪拉克,最先吸引了嘉宾们的注意,显然,设计师王予涵希望以场景化的形式,唤起我们对于某种氛围感的想象,具体说来,她本季的灵感来自David Lynch那部著名的《穆赫兰道》,“它在现实、梦境、幻象与崩塌之间游走,揭示了女性在男性凝视下被定义的角色背后,那种断裂的身份认同。女性被困于不同的角色中,受制于男性权力。因此我想探索这一主题,挑战这种观念,展现女性成为自己英雄的过程。”
由此出发,王予涵在自己一贯柔中带刚的设计里加入了不少与电影有关的“彩蛋”,比如片中Elsa的红色开衫,被升级再造为缀满飘逸丝带的粉红色针织衫,形似Rita同款的手提包中塞满了百元美钞,与电影场景中相关的字母标识印花,也出现在一系列运动单品之上,在传递创作理念的同时,也平衡了作品的实用性和商业价值。
当然,Yuhan Wang的标志性蕾丝工艺依然是主角,不过本季显得更加轻盈而富有动感,或许是出于现实需求的考虑,王予涵用蕾丝混搭了各种材质的单品进行呈现,证明它并非孤傲和难以驾驭的存在,甚至能与“铠甲般”强悍的女性形象融为一体。
Barbican Conservatory
将新系列放在巴比肯艺术中心的温室发布,对于一向擅长为时装赋予灵动花漾气息的Susan Fang来说再合适不过。本季她将主题设定为“Air-Evolution”,为她一直以来坚持的空气感工艺注入了更多科技含量。
更准确地说,是略带科幻感的叙事——设计师方妍楠想象出了一个来自5025年的11岁女孩Nasus,在她的世界,科技与自然同频呼吸,房屋如气泡般漂浮于山海之间,人类进化出感知多重维度的能力。她带着这样的故事展开创作,从而让3D打印、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更加顺畅地与手工艺相融合,创造出一种和谐共融的景象。
从标志性的幻彩裙装,到新开发的像素化花卉印花,Susan Fang在连贯统一的美学世界中不断充实自己的设想,这显然并不是一个侧重实穿的商业系列,但她似乎并未曾动摇过自己在设计上的理念,或许她借由Nasus所说出的话,正好反映了她的内心所想:“不必忧虑,万物皆循自然法则生长。感知宇宙之美,安住当下,答案自会显现。”
更新时间:2025-09-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