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一过完,天气真是说变就变,早上出门凉飕飕,中午又有点晒,昼夜温差一拉大,咱们中老年人的身子骨可得格外留神。毕竟年纪在这,体温调节没年轻人灵活,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状况,今天就跟大伙儿唠唠节后该注意的几件实在事,都是身边人亲测有用的经验。
穿衣服别“硬扛”,学会“洋葱式”穿法
这时候最忌讳“要么裹成熊,要么单衣扛”。早晚温差能差十来度,硬扛着穿薄衣,冷风一吹准感冒,尤其有老慢支的朋友,一犯病遭罪得很;穿太厚中午又热得慌,一脱一穿反而更容易着凉。
教大伙儿个招儿:“洋葱式穿搭”。里面穿件透气的棉线衫或者薄T恤,外面套个轻便的夹克、开衫,中午太阳足了就把外套脱了,傍晚凉快了再穿上,灵活得很。还有早上晨练的朋友,别太早起,等太阳出来、气温稍微升点再出门,不然冷空气刺激血管,对有心血管问题的人来说太危险。
“贴秋膘”别瞎补,好吃也得悠着点
中秋家宴上好吃的多,节后总想着“贴秋膘”补补身子,但咱们消化和代谢都慢了,补不对反而伤肠胃、升指标。
首先,月饼别剩着天天吃,那玩意儿高糖高油,一天吃一小块尝尝就行,吃多了血糖、血脂容易飘。其次,多吃点“润”的东西,秋天干燥,梨、银耳、萝卜这些煮水、炒菜都好,能缓解嗓子干、便秘的毛病;辛辣、油炸的就少碰,刺激肠胃不说,还容易上火。
补营养就选实在的:鸡蛋、鱼肉、豆腐这些优质蛋白,比顿顿吃肥肉好消化,还能增强抵抗力。最重要的是吃饭别吃撑,七八分饱就行,给肠胃留够消化的劲儿,不然晚上睡都睡不踏实。
身体的“小信号”,千万别当“小毛病”
换季的时候,血压、血糖最容易“调皮”,关节也可能跟着凑热闹。家里最好备个血压计、血糖仪,每天早上起床后测一测,数值要是连续几天不对劲,别想着“再等等看”,赶紧去医院找医生调药,这可不是小事。
要是膝盖、腰突然疼得厉害,别硬熬着干活。先给疼的地方穿暖和点,少爬楼梯、少提重物,实在不舒服就贴片温感膏药缓解一下,要是疼得影响走路了,可得去查查是不是关节炎犯了,早发现早调理。
作息别“乱套”,运动别“过猛”
秋天养生讲究“收着点”,跟夏天熬熬夜、贪贪凉不一样,这时候得让身体好好歇着。晚上别熬到十一二点,10点前上床睡觉,早上6、7点起床,保证7、8小时睡眠,身体才能有劲儿修复。中午要是有点困,眯个20到30分钟,下午精神头足,心脑血管也没那么大压力。
运动也得选“温和款”,散步、打太极、跳慢节奏的广场舞都合适,像快速跑、高强度健身这些就别试了,万一拉伤肌肉,或者让心率骤升,得不偿失。运动完千万别立马脱衣服吹风,先把汗擦干净,穿上外套再歇着,不然风一吹准着凉。
别闷在家“犯愁”,多找点乐子
秋天白天变短,光照少了,有些人容易莫名情绪低落,提不起精神,这都是正常的“季节性情绪波动”,别不当回事。
没事儿多出门晒晒太阳,上午9、10点,下午4、5点的太阳不晒人,暖洋洋的晒一会儿,身体能产生“快乐激素”,心情也跟着亮堂。多跟老伙计们聚聚,下下棋、聊聊天,别一个人闷在家。要是觉得没精神、不想吃饭,就找点自己喜欢的事做,养花、练书法、听戏都行,转移转移注意力,日子充实了,情绪自然就好了。
其实说到底,这些事都不难,关键是咱们上了年纪,得多把心思放自己身上,细心点、留意点,才能舒舒服服过好秋天呀!
更新时间:2025-10-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