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十一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十一月,天气转凉,寒潮来袭,昼夜温差进一步加大,正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同时,也别忘了关注健康,做好防护。沈阳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在此温馨提示,需重点防范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水痘,同时关注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麻疹。随着取暖季节的到来,特别提醒煤炉取暖用户,一定要做好室内通风换气,预防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

一、流行性感冒(重点关注)

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染性强,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目前我国内地流感主流毒株为“甲型H3N2”。易在集体单位引起聚集性疫情。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及慢性病患者等群体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需予以重点关注。

预防措施:

三勤

☑ 勤用流动的水洗手。

☑ 居室要勤开窗,多通风,进入人群密集场所或医疗机构时科学佩戴口罩。

☑ 经常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三主动

☑ 主动接种流感疫苗。建议6月龄以上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医务人员、学生等重点人群及时接种。

☑ 如果出现发烧、打喷嚏、咳嗽等流感样症状时,需要戴上口罩,尽早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

☑ 主动做好个人和家庭成员尤其是小孩和老人的健康监测。

二、水痘(重点关注)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皮肤黏膜的斑丘疹、疱疹、痂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较轻的发热、头痛或咽痛等全身症状。易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通过呼吸道或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传染性较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是水痘的好发季节。

预防措施:

☑ 接种水痘疫苗。预防水痘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接种水痘疫苗,建议适龄儿童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

☑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清洁,勤换衣服、勤剪指甲、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水痘流行季节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 提高机体免疫力,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 加强病例管理,水痘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其他健康人群,患者需居家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不少于发病后2周,凭医疗机构开具的疾病痊愈证明方可返校。

三、其他感染性腹泻(重点关注)

感染性腹泻是一种胃肠道感染性疾病,多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病原体感染引起。每年10月到次年3月诺如病毒是急性胃肠炎最主要病原体之一,具有潜伏期短、传播途径多样、感染剂量低的特点,因此很容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其潜伏期通常为24~48小时,最短12小时。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等,有时也出现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

预防措施:

☑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饮用煮沸的水,入口的蔬菜瓜果都要清洗干净,避免进食生冷、腐败或发霉的食物,尽量不要吃没有卫生质量保证的食物。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用流动的清水洗手。不要靠近别人的呕吐物。

☑ 管理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患者应避免直接接触他人吃的食物和饮用水;对密切接触者及疑似患者实行严密观察。

☑ 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对2月龄-3周岁婴幼儿口服减毒轮状病毒疫苗是目前预防轮状病毒肠炎的最有效方法。

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一般关注)

全年均可发病,一般一年两季多发。我市10月新型冠状病毒测序主要以PQ系列变异株为主,应重点注意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密闭的交通工具、聚餐聚会等人员聚集的场所。关注儿童、老年人、孕产妇和有基础病的人群发病。

预防措施:

1.加强通风和消毒。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托幼机构和学校应对儿童使用的公共玩具等物体表面进行日常清洁和消毒。

2.注重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水杯等物品。

3.做好个人防护。进入人多密集或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时,应科学佩戴口罩。

五、手足口病(一般关注)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或咽峡部出现散在疱疹,部分患儿可能进展为重症。

预防措施:

1.洗净手: 教育引导儿童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

2.吃熟食、喝开水: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3.勤消毒: 对孩子的玩具、餐具、个人卫生用具及环境进行定期清洁消毒。

4.常通风: 居室和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

5.防交叉感染: 尽量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6.接种疫苗: 接种EV-A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也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

六、麻疹(一般关注)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发热、出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感染者是唯一的传染源。麻疹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也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亦可造成感染。感染麻疹病毒后,初期症状是发热、咳嗽、眼睛充血等,约3天后从耳后、脖子开始出现皮疹,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一般不痒,而后沿着发际边缘蔓延,自上而下向全身扩展,遍及躯干及上肢,再累及下肢及手心、脚心。疹间皮肤正常,可伴有流涕、喷嚏、咳嗽、流泪、畏光、结膜炎等症状。目前,儿童、青少年、成人均有可能感染麻疹病毒,有些人可能症状较轻,发热、出疹症状并不典型。

预防措施:

1.及时接种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疫苗可以获得有效保护。我国免费为8月龄和18月龄婴幼儿各接种1剂次麻腮风联合疫苗。适龄儿童应尽早、全程接种疫苗,未全程接种的适龄儿童应尽早补种。成年人也可以主动接种疫苗预防麻疹病毒感染。

2.麻疹流行期间易感者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由于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所在地区出现麻疹流行时,易感者应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尚未完成麻腮风联合疫苗全程接种的小月龄儿童,应尽量避免在医院门诊等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以防感染麻疹。

3.加强自我监测。如怀疑与麻疹感染者有过密切接触,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期限为最后接触病例之日起21天。期间可以正常学习和工作,但要坚持勤洗手、戴口罩等防护措施。一旦出现发热、出疹或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医。

4.及时就近规范就医。麻疹早期症状易被误认为是感冒。当儿童出现发热、出疹、咳嗽等症状时,家长应及早带其到最近的医院诊治,就诊时应科学佩戴口罩。麻疹患者应隔离治疗,减少外出,避免传播他人。

5.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室内常通风,保持手卫生,不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眼、鼻。咳嗽、打喷嚏时应避开他人,用纸巾或肘袖遮掩口鼻。坚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

七、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一般关注)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一旦泄露,容易在密闭房间内积聚,人体吸入后会出现头晕、头晕、恶心、心慌、意识模糊等症状而致中毒。常常由城市棚户区、城乡郊区、乡村地区居民采暖不当,家中聚餐使用炭火锅或使用自行安装的燃气相关设备时通风不畅所导致。停车后闭窗吹空调也有可能出现一氧化碳中毒。我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呈明显的季节性高发特点,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中毒的高发期。

预防措施:

1.注意通风:使用煤炭火炉、燃气热水器等设备时,保持室内通风。

2.定期检查设备:定期检查煤气管道和燃气设备,防止漏气。

3.正确安装燃气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应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安装在浴室内。

4.避免在密闭空间长时间停留:避免在车库、隧道等密闭或半密闭空间中长时间停留,尤其是在汽车内睡觉时,应确保车窗开启。

5.避免在密闭空间长时间停留:避免在车库、隧道等密闭或半密闭空间中长时间停留,尤其是在汽车内睡觉时,应确保车窗开启。

作者:李欣卓

来源: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市卫生监督所)

编辑:邱伟 白冰

校对:陈泽明

初审:佟霞

审核:崔乐文

免责声明:本文配图除注明单位外,其他来自于AI生成或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养生   提示   健康   麻疹   水痘   疫苗   氧化碳   预防措施   病毒   呼吸道   症状   月龄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