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陈若琳再破天花板,这一次,她让郭晶晶和整个泳坛“沉默”了

陈若琳都知道她是那个在奥运赛场上逆转结局的“跳水女王”。

当陈若琳踩着水花走上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的舞台,接过第一棒火炬,回到那个在跳台上无数次完美入水的身影,从4岁开始握住跳板边缘,到29岁转身成为教练,她用了25年时间,把自己活成了中国跳水的一部活字典。

1992年出生在江苏南通的陈若琳,最初接触跳水纯属偶然,因为体质弱,父母想让她锻炼身体,没想到这个瘦弱的小女孩在水池边一站就是二十多年。

2006年14岁的她在跳水世界杯上拿下第一个世界冠军,两年后的北京奥运会,16岁的陈若琳同时拿下女子10米跳台单人和双人金牌,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在同一届比赛中包揽这两项冠军的选手,更重要的是,她帮助中国队夺回了阔别12年的这枚金牌。

但金牌背后的代价,只有她自己最清楚,为了保持46公斤的体重,陈若琳在发育期每天只吃一顿饭,十米台上每一次起跳,落水时的冲击力相当于从三层楼高度摔下来,日复一日的训练让她的颈椎、腰椎和后背都出现了严重劳损,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她后背贴满了膏药,队医说密密麻麻就像打了补丁。

就是在这种身体状况下,她还是完成了女子10米台双人的最后一跳,拿下个人第五枚奥运金牌,那次入水后,她在水里多待了几秒才浮上来,后来她说当时就知道,这是职业生涯的最后一跳了。

退役后的陈若琳没有远离跳水,她去中国人民大学读书,完成学业后回到国家队当教练,2021年底,她接手了全红婵的训练工作,成为这位奥运冠军的主管教练。

全红婵当时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期,体重控制、技术调整都面临巨大挑战。但陈若琳明白,因为她经历过同样的困境,她把自己当年应对发育期的方法、调整心态的经验,一点点传授给全红婵。

训练场上陈若琳会站在池边反复观察每一个动作细节,有时候为了一个入水角度,她会让全红婵重复跳十几次,队员们说陈教练要求严格,但从不发脾气,总是用自己的经历来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

2024年巴黎奥运会,陈若琳作为教练带队参赛,看着队员们站上领奖台,她站在教练席上的笑容,比自己拿金牌时还要灿烂,2025年7月,陈若琳入选国际游泳名人堂,成为获此殊荣的中国跳水运动员之一,四个月后,她又以火炬手身份出现在全运会开幕式上,与乒乓球奥运冠军马琳一起完成了点火仪式的第一棒。

从运动员到教练再到火炬手,陈若琳的每次转身都和跳水有关,有记者问她,会不会觉得人生太单一了,她笑着说:“我从来没觉得单一,因为每个阶段我都在用不同方式爱着同一件事。”

现在的陈若琳,每天依然会准时出现在国家队训练馆,她会站在池边观察队员的每一跳,会在训练间隙和年轻队员聊天,会在比赛前给他们做心理疏导,她说自己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更多年轻人站上领奖台。

看了陈若琳在全运会当火炬手和入选名人堂的新闻,网友们可是炸开了锅!

“比起流量明星,陈若琳这样用实打实的成绩和传承精神说话的人,更值得追捧,她从运动员到冠军教练,再到火炬手,每一步都走得特别扎实,完美诠释了什么是“人生赢家”。”

“对于她担任全运会第一棒火炬手,觉得是实至名归,尤其是她和乒乓球冠军马琳一起从水中点燃火炬的创意出场,又美又霸气,是开幕式的“名场面”。”

“她入选国际游泳名人堂的消息下面,满是这样的祝福,大家都知道她拿了5块奥运金牌,现在带着全红婵这样的徒弟再创辉煌,这份荣誉含金量十足。”

“看到两位不同时代的“跳水女王”如此亲密,很感动,这种并肩作战多年、如今在不同岗位继续为热爱的事业发光发热的情谊,被大家津津乐道,觉得这比很多娱乐圈的友情更真实、更长久。”

“她们的并肩同行,看来不仅仅是个人友谊,更是中国跳水队一代代精神传递的象征,让人觉得特别安心和自豪。”

“认为运动员有高峰低谷很正常,陈若琳作为“过来人”,正在用自己的经验全力帮助徒弟度过难关。”

“我走过的弯路,不想让全红婵再走一遍,这份如同姐姐般的呵护之心,让很多人觉得把问题简单归咎于教练并不公平。”

在陈若琳“奥运五金王”、“冠军教练”、“名人堂成员”、“全运会火炬手”这些耀眼的标签里,你最佩服她的是哪一个身份?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信源:南通市体育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体育   泳坛   沉默   郭晶   跳水   教练   全运会   运动员   金牌   名人堂   开幕式   冠军   中国   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